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发布时间:2024-11-10
发布时间:2024-11-10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分析暨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
成都七中 杜锋
一、 相关抽样数据
2007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综合成绩统计表(全体抽样统计)
类别:理科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四川省 2007 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分析暨 2008 年高考物理复习20 21 总分 I 卷总分 (1) ① 22 (2) ② ③ 总分 (1) 23 (2) 总分 (1) (2) 24 (3) 总分 (1) (2) 25 (3) 总分 (1) II 卷 26 (2) (3) (4) 总分 (1) (2) (3) 27 (4) (5) 总分 (1) (2) 28 (3) (4) 总分 6分 6分 48 分 126 分 6分 4分 4分 3分 17 分 8分 8分 16 分 6分 6分 7分 19 分 5分 10 分 5分 20 分 4分 8分 2分 4分 18 分 4分 2分 3分 3分 3分 15 分 2分 3分 3分 4分 12 分 3.600 1.699 27.345 78.100 2.763 3.046 1.218 1.260 8.286 4.472 4.189 8.661 3.157 2.937 1.733 7.827 1.185 1.383 0.187 2.755 2.563 3.641 1.165 1.836 9.204 2.263 1.194 1.698 0.925 1.393 7.472 0.560 1.438 1.468 0.842 4.309 0.6000 0.2832 0.5697 0.6198 0.4605 0.7615 0.3045 0.4200 0.4874 0.5590 0.5236 0.5413 0.5262 0.4895 0.2476 0.4119 0.2370 0.1383 0.0374 0.1378 0.6408 0.4551 0.5825 0.4590 0.5113 0.5658 0.5970 0.5660 0.3083 0.4643 0.4981 0.2800 0.4793 0.4893 0.2105 0.3591 2.399 2.703 10.314 24.134 2.183 1.344 1.624 1.185 3.861 2.950 3.243 5.557 2.451 2.673 2.711 6.657 1.602 2.682 0.774 4.031 1.463 2.051 0.984 1.063 3.875 1.684 0.980 1.482 1.385 1.495 4.939 0.897 1.491 1.132 1.529 3.992 0.4350 0.6348 0.5246 0.5225 0.5743 0.4165 0.4856 0.5542 0.5222 0.5090 0.4605 0.4500 0.5234 0.3923 0.4668 0.2642 0.6321 0.6366 0.5559 0.5962 0.6577 0.4552 0.4933 0.4673 0.0109 0.4816 0.2186
四川省 2007 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
理)分析暨 2008 年高考物理复习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卷信度系数: 0.930874 | Z | 校验值: 0.435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二、物理部分
1、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
2007年是四川省第二次实施自主命题,具有“川味”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的物理试题遵循《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坚持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择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命题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所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指导思想,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全面考查能力,特别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总的来说,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过程方法;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回归教材;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度;强调知识应用,体现地方特色。既注重了“保持稳定”,又体现了“稳中有新,稳中有变”。试题有一定难度,但没有偏题、怪题。
试卷内容与大纲和教材的主干内容一致。考查了物理学科的主体内容,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中的15个(未涉及到电磁场和电磁波、单位制),具有较高的覆盖率,涉及到44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查了35个,Ⅰ级知识点考查了9个),是131个知识点的三分之一。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理工类考生所必需掌握的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力学53分,占44.2%;电学49分,占40. 8%;热学6分,占5%;光学6分,占5%;原子物理学6分,约占5%,和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和运动、功能关系、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的设计做到科学严谨、自然完整,正确体现学科内部联系,把物理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目标明确。试题的叙述规范合理,符合四川省现阶段中学教学实际。能够反映考生现有学习水平和学习潜能。试题的创新性比2006年有进一步的加强。
试题有鲜明的物理学特点和四川地方特色,既有常规题,也有比较新颖的试题(如22、24、25等题),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7:2,试题与2006年相比总体难度上升。(2006年Ⅱ卷得分率为0.57,2007年Ⅱ卷得分率为0.38,得分率下降33%)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表现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给予了重视。
试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无送分题,整卷难度略大, 但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2)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高,为近几年之最,注重回归教材
在有限的试卷长度中考查了44个知识点,这是非常不易的。第14题直接来源于教材上的热学演示实验;第15题是教材上《交流电》中习题的引伸、变形和拓展;第16、19题中的各选项都源自教材;第22题第(1)小题是教材上的分组学生实验。通过这些试题引导中学物理教学重视教材,在复习中回归教材,落实到教材。这对促进考生扎实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物理试题运用比较常规的物理情景和比较常见设问方式(但常规中见新意,熟悉中有陌生),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
每个试题都有明确的能力立意,对考试大纲中提出的五种物理学科能力分别在不同的试题进行了考查。如第14、15、16、18、19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如第18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规律成立条件的理解能力;第17、19、20题侧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如第17题要求考生在从基本定律开始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要避免由于混淆各个物理量的含义而导致推理错误;第18、21、23、24、25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第23、24题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景,找出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能力,第25题考查考生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较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能力;第21、22(2)、25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却隐含了对考生能力高低的鉴别。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联系科技,学以致用
第14、15、19题都是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第17题以全国人民都关心、关注的探月的“嫦娥工程”为背景;第25题以考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滑板运动为背景,试题从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中学教学和考生实际出发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关注社会实际,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试题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注重学以致用;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注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考查;加强了对较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分析的考查。
(5)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实验题的分值为17分,占物理总分的15%。
第22题(1)问题的实验题来源于学生的分组试验,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有所变化。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对实验原理、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能力);,同时又考查了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本题能有效区分出认真做实验和只做练习不做实验,若学生平时认真做此实验,一定能准确回答。。
第22题(2)问题题第是一个电学的设计性实验,考查考生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突出学科特点,此题比较全面的考查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此题是难得一见试验好题。
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卷是近年来质量较高的试卷,希望能保持下去。
(6)物理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如下表
表1 物理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考生答题情况以及反映出的问题
从阅卷情况看,反映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每年高考物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没有良好物理学习习惯;审题能力,运算能力较差 第23题是一道常见题。对学生来说,物理情景和设问方式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有学
生还是犯了以下的错误:① 电流的串并联关系不清楚;② 力平衡方程只考虑一个安培力;③欧姆
定律中电阻关系错误;④ 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乱用字母,最后结果没有用已知量表达。该题的得分率为0.536,不是很高。有较好的区分度,。把物理成绩中等和中等偏下的考生区分开来
第24题是一道带电物体在电场运动,但要考虑库仑力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要经过深入思考、细致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3个设问有梯度,由浅入深,又各自独立,互不影响。考生出现以下的错误:第一个问:①没有仔细读题,受力分析漏掉库仑力,造成严重错误,②把 F K
QqQq
F K写成,③认为水平方向有加速度,画
LL2
蛇添足,计算错误很多;第二个问:①把 F K
QqQq写成F Kh12(L h1)2
② 速度为
最大的条件叙述错误,如重力等于合力、库仑力等于在重力等;第三个问:① 能量守恒关系或功能关系不清楚,或者理解不深刻,认为电势能的改变量等于库仑力做功或电场力做功,而不是两者之和,②库仑力做功用W K
h 式子表达,③ 书写2
(L h2)
极为不规范,此题的得分率为0.415,该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把物理成绩优秀和中等的考生区分开来。
第25题的是一道以滑板运动为背景经过精心设计的力学综合题,要综合运用圆周运动、直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求解,物理过程比较复杂,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但此题的设问方式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考生感到入手容易,使低分段考生也能得到一定分数,完全要做正确却不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是那么容易的,此题的得分率为 0.147,把物理成绩特别优秀和一般优秀的考生区分开来。考生出现以下的错误:①没有认真审题,把题设条件中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当成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造成第一个问一分未得。②对研究对象理解不清,无法正确建立动量守恒方程,功能关系方程 ③运算能力差,无法得出最后结果。
从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问题是由于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正确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各方面能力不够造成的。从各题最后的计算结果来看,很多答案不正确而不能得分,暴露出考生的计算准确能力极其薄弱。
(2)实验能力有待加强
考纲对实验能力的重点体现在要求考生在对实验原理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选用有关实验器材,了解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果的能力;能根据要求应用已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以及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22题第一个问中:①很多考生选A或B,表明没有真正理解试验原理,②,电动势和电阻错误,说明考生没有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暴露出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差。第二个问是考查测量长度的试验,③ 第三个问,很多考生没有理解题意,暴露出阅读能力差。
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实验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切实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物理)的不足与建议
(1)从阅卷的情况来看,试题的思考量和计算量似乎过大,容易挫伤后面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个别试题的叙述是否可以再简练一些,让考生看到物理题愿意下手,敢于去做,而不是放弃。
(3)希望这种风格试卷能够保持下去,使物理试题更具新颖性和时代气息, 4、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择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指导原则,对中学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是重中之重,要特别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把教材上东西吃准吃透,认真过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模型的习惯和能力;要特别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做好教材中规定的基本实验,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实验迁移能力和设计、解决简单新颖实验情景的能力;提高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考生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考生审题能力和良好的答题习惯,在叙述和分析物理过程、书写物理公式、方程式时使用规范、准确的物理和数学语言,明确各种符号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的物理意义,做到思路清晰、叙述准确明了。
三、2008高考物理复习
1.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目标和宗旨是知识结构达到纲举目张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的科学素养;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知识时往往是陌生的、模糊的,知识是零碎的堆积,如何将学生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的条目式的结构呢?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好的学生是加强和加深,对差生是补课的机会。第一轮的复习虽然是对教材知识的重复,但已经不是新课意义上的重复,而是在理顺各章节的纲、领关系,归纳每个部分处理问题的方法。老师要有高屋建瓴的能力。以纲领为线条讲解,以方法为主线进行习题分析。 一、复习指导思想和复习策略
(1)复习指导思想:把握方向,确定合理定位;重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复习,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住高考的方向,目标、范围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合理定位;其次,在物理学科的复习中,夯实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重在物理基础的系统复习,重在帮助学生真正意义上对知识网络结构的构建,重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方法、技能的培养与渗透,重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主要涉及到学科内的综合,学科知识与现代生产、现代生活、现代技术的综合,
基础是重中之重,必须重视教材,回归课本。对于物理来说,不管试题的形式花样怎样变化多端,但物理的本质东西—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是不会改变的。物理是一门要求学生花精力去“ 理解” ,甚至是“深入理解”的科学,学习物理时较高层次的能力也主要表现在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上、融会贯通的程度上,对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独立分析和处理能力上,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融会贯通,理解能力才能提高。所以只有牢固了掌握基础知识、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真正理解清楚了,才能弄清其本质,明白了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当然怎样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和复习中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题海战术、各种题典秘籍来代替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只能使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不全面和支离破碎,当遇到新的物理问题时,考生很难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以教材为主线索,扎扎实实把各部分知识弄懂,理解它们的意义、应用和联系,为第二轮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值得指出的是,每一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所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很大,不能有侥幸心理,一定
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全面落实物理基础知识,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炼和运用科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2)复习策略:更新理念 ,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把握复习的起点与标高;研究学法,改进教法,提高效益;加强合作,整合资源;面向全体,落到实处,贵在过手。
在四川省自主命题这种新形势的高考复习中,既要吸收过去的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因此更新观念 ,强化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优化复习策略显得犹为迫切。只有认真的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才能结合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确定相应的、最切合学生实际的(即最迫近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区域的)复习起点与标高,这是复习做到优质高效的前提条件;只有认真的研究学法、改进教法,才能把教师的组织策划、引导点拨、评价调控等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性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与持久性,真正做到复习的优质高效。而加强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以七中物理教研组为例,集中了备课组、教研组的全部力量),整合各种复习的资源则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地起到保障复习质量的作用。在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品教育(相对而言),学生有各种各样获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复习的定位面向全体是非常必要的。 二、 复习的建议
(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合理定位,把握高考的方向,提高针对性
.在对考试大纲和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定位,明确复习的范围和目标及其具体的要求;结合对高考试题及对自己的学生的分析和教师的特点控制好复习的起点与标高。
就以往的经验来看:复习的起点与标高过高或者过低,都会脱离大多数学生现有的智能水平(即脱离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区域),使学生能力发展受到制约(创新机制受到抑制)而长时间内处于停滞阶段,往往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或滋长他们盲目乐观的心理(情、意发展受到抑制)。同时起点与标高过高或者过低,也失去了对“理综”考试的针对性,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降低了复习的效益。
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全面复习,降低难度是必要的。 (二).研究学法,改进教法,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物理学的每个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直线运动这一章,理解、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是掌握公式的前提,只有熟悉公式,才能灵活地应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对物体的分段运动处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难点,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反演,这一类运动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运动形式的连接已成为一种经典的模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是求解的途径。在波动问题中,只要理解波的形成原理和振动的周期性,一切波动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理解热学中分子动理论中的三个要点,而各个要点中要紧扣几个特点;热力学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要点;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那么与热学相关的问题应该是迎刃而解。电场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章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电场的内容主要是两个重要概念一电场强度、电势差;一个重要定律。_库仑定律;一个重要的现象—静电平衡;一个重要的电学元件一电容器。在电场部分试题模式除了考查以上的概念、现象和规律外,重点和难点就是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这种运动的形式有(两种).直线运动(单向的直线运动,往复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与平抛运动,或直线运动与园周运动 )。用例题说明对这两类运动处理的方法和途径,再加之相应的训练,学生对这部分难点也会有相应的突破。提纲才能挈领,如果在复习中总结出各个部分的特点,处理问题时依据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应用相应的规律往往能顺利求解。只有通过这样的复习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再学习、在复习获得提高,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起到温故而知新作用。第一轮复习在高考中是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夯实基础,时间最长,内容最多的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是为高考过线奠定基础的复习。
对于每个章节的复习,不要孤立地进行复习,要采取“滚雪球”的方法进行,也就是后面的复习要将前面的内容有意识地结合起来,将前面发生的问题在后面的复习中再度有意识地重复,这样可以避免前面复习过程的内容,由于一段时间不沾边而遗忘。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所有的手段和目的都在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是一段黄金时光,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时间以弥补以前学习中的知识上的缺陷或能力的不足是最后的一次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应该通读一遍(每章节进行复习开始),是认真阅读课本章节内容,包括阅读材料,并熟记公式,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努力拓宽知识广度。对于例题,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与这部分知识的联系,思考例题中的所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物理量通过这章节的知识如何联系起来建立关系式,然后继续讨论、思考该例题有那些解法,这些解法中那种方法是最简捷的,为什么是最简捷的(这一定是有着内存联系的)。一定要做到一题一议,达到做一题带动一类题,起到能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对这部分知识达到理解、掌握的程度,并提高相应处理问题的能力。
要对每章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具有知识存贮准确、提取迁移快速等特点,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要触及一点,就能迅速地反应联想,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复习时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结合《考试大纲》中的“知识内容表”,把相关的知识编成一定的结构体系。
对于本轮复习中做错的题,或理解不够透彻的题,可以记下来,以利在后面复习中再考再练。
学生是复习和应试的主体,学生在复习中的有效参与程度(包括参与的目的性、积极性、自
主性和稳定性、有效性等)与应试中的应试策略是高考成败的关键。有效参与程度既与学生有关,也与教师有关。而应试策略则包括应试习惯培养、应试心理训练等方面。教师是学生复习和应试的策划者,其主要作用应该是:对整体和阶段性以及课堂复习的构思和设计,对具体复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和调控,对问题的分析和点拨,对复习效果的评价和思考,对应试习惯和应试心理的培养训练……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有效参与,促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理解和运用中转化,逐步形成和提高能力。那种单纯依靠过往经验,不考虑时代变化,不遵循新形势下复习教学规律的思维定势必须打破,那种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以教代学,靠抢时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间、题海战术以图达到复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到纠正。我们不反对“讲”,也不反对“练”,而是要思考“怎么讲”、“怎么练”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层次,才能调动其思想、情感因素,促使其的有效参与,使其能力在知识的转化和运用中逐步形成和提高,达到提高复习效益的目的。因此“讲”“练”必须把握好“度”。
要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复习课效益。需要掌握科学的学法和恰当的教法,复习课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学生通过知识再建构、特别是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来实现知识的转化,在转化和运用中逐步形成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衡量复习课效益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实现知识转化程度的高低和自身的能力提高的程度。要提高复习课效益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活动,处于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本着“继承与发扬”的原则,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课型灵活采用各种教法(比如:自学指导法,启发引导法,问题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评改指导法等)。物理复习课大致可分为知识系统复习课、习题课和评改课这三种课型,不同的课型应根据能力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法。目前高三物理复习中普遍存在着把知识系统复习课变成教师的分析讲授课;把习题课和评改课变成解题课和纠错课的现象。产生这种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思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因此要提高复习课效益,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实现学生知识的转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教师的有效调控、点拨中,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自学、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提出质疑,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和观点,从而达到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习题课和评改课是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知识转化的主要课型。高三物理复习中这两种课型存
在的问题最多。如教师讲解例题时不给出题目,只告诉学生已知什么、求什么而忽略了学生的读题、审题过程,这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高考阅卷中,已暴露此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在今天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过阅读要求较高的“信息题”,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捕捉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如教师讲解例题时不注意解题思路的指导,不注意解题规范的指导(甚至于自己解题本身就不规范),也会在学生中造成不利影响,事实上在高考中由于学生解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历来都是很严重的。评改课所用的时间最多而效益很低,其问题主要是:(1)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评讲,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改,(2)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没有学生的质疑,说穿了,没有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的认真分析,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重视对各种课型的研究,要遵循复习课的规律,不要处处凭经验办事。
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益,还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在目前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应该在强调实效性的前提下将各种现代技术融入复习教学中并与之优化整合以达到复习优质高效的目的。 在习题课中,要有针对性地精选例题和习题,讲、练、议要合理组合。重在指导、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整理、总结解题思路、方法;重在帮助学生部分自主地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重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
对评改课,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师在认真评阅试卷或作业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及不同学生存在的知识上的缺陷、能力上的不足,并事先设计好一些巩固性和矫正性问题,在学生充分参与的前提下,围绕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评、议、练一部分试题。其次要注意评讲解题思路、方法。评讲中要积极促使学生互相讨论、谈思路、提质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思维碰撞,从而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并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
在复习课中,将各种现代技术融入复习教学中并与之优化整合,比如讲解习题时用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展示试题,用电视播放实验录象,用多媒体电脑模拟、展现“动态过程”、“瞬间过程放大”、“空间立体效果”、“微观结构”、“微观变化”等。
加强应试习惯培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语言、文字、图或表的表述要规范;解题步骤、格式要规范。加强应试心理训练,可以利用每次考试试前做指导,试后帮助学生寻找失误的心理原因,寻求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另外,加强校与校之间,校内各年级之间,特别是备课组之间物理教师的合作,一个和谐的备课组是成功的一半,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同中存异,异中有同,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也是提高复习课质量的重要一环。
(三).重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适当综合
加强“双基”的复习,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任务,又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理科综合”的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物理“双基”的复习是目前高三物理复习的主要任务。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主干知识及其核心内容的复习,这些知识的理解、运用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五种能力。从近几年的“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力学、电学这两大主干知识板块所占的分值逐年提高,高考重视基础,重视考查在基础知识的获取、理解和运用中转化并形成的能力的特征非常突出。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重在通过考核物理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因此第一阶段复习中,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科能力放在首位,即物理复习应着重培养和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基础,分析综合能力是核心。理解能力薄弱将使其他能力失去依托。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在理解五种能力的内涵基础上,确定每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通过练习题目来确定培养的能力目标。其次,要明确能力与基础的关系,能力是以双基为载体,培养能力应牢固地建立在扎实的双基之上,能力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已初步形成,现在的高考复习是对这些能力进行强化和提高的过程。如何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我们认为主要是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来实现,即通过练习各类习题来实现。在练习各类题目时,要强调学生独立分析题目所涉及的情景和过程,找出情景、过程中的物理关系,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讲解例题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来审题、分析、谈解题思路和方法,特别要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新颖、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质疑。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对物理现象、概念的复习侧重于理解。即物理现象的产生条件和转化的原因,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概念与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现象和概念。鉴别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2).对物理规律、物理图象应侧重于理解其确切含义,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规律和图象。(3).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和解题思路、方法的归纳。正确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是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的关键。教师在讲解例题和评讲习题时,要把培养学生正确建立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放在重要地位,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与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的联系比较欠缺,学生往往用学习数学的方法来学习物理,所有问题都得理想化、模型化。就目前来看:高考一方面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另一方面注重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生活中的热点命题,不再单纯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适应这种变化,教师选择的例题和学生练习的题目,都要考虑高考命题的新变化,现在联系现代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的题目已经比较多,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适度地把它们用在复习中。通过这些题来加深对中学物理知识的理解。(6)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灵活机动地设置一些关于方法类、问题类的小专题。
(四).重视实验复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实验能力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考查不再局限于规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对实验的设计、迁移和实验的开放性也有了相应的要求,在近几年高考实验题中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这些变化。从考查结果来看:2001年29题(电学设计实验题)得分率只有35.3%,而2002年29(1)题(略加迁移的热学实验题)得分率才33%,2003年23题(电学综合性实验题)得分率也只有40%,2004年22题(电学设计实验题)得分率才为18%,2005年22(2)题(电学设计实验题)得分率为46%,2006年22题(力学设计实验题)得分率为47%,这表明实验是当前中学物理复习教学中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为了争取多得分、得够分,我们认为重视实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1)弄清并掌握基本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比如滑动变阻器作为分压器、限流器使用时的主要作用和两种情况下的连接方式;电流表、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方法等。
(2)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温度计、秒表、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读数等。
(3)结合物理知识,理解实验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从中领会设计思想和了解设计方法。为了提高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如: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同一物理量还可以用哪些办法进行测量?不同的实验方法的优劣如何?实验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等。
(4)实验仪器的选择: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该选择哪些规格的实验仪器,这些仪器要求的精度如何等。
(5)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计算法、比例法和图象法。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6)编选一些实验试题让学生思考和练习, 由于高考的实验考查只限于实验试题的解答,不涉及动手实验,为了检查学生的各种实验技能,必须通过做实验试题来实现,因此让学生做实验试题是非常必要的。
(7)实验复习的方式:建议将滚动式复习(渗透到平时的章节或板块检测中)和系统化专题复习结合起来。
(8)以书为本,重视规定实验,关注演示实验、小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9)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
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
(五).精选、精编资料和习题、测试题
(1)试题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一定训练价值,要有学科内的综合题。
(2)试题中除传统题和翻新后的传统题外,还要适当增加一些应用类、情景类试题(注意参考教材,特别是其习题中的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题或阅读资料中的相关问题)。
(3)试题的难度系数如果以高考试题为标准,应控制在0.5——0.6之间,平时的测试题可适当提高难度系数以降低难度,特别是计算题,以免大面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对套题最好进行删减、组合,教师自己最好做一做。 (六)面向全体,全面落实
(1) 对全班同学分层次提出要求。既不能放弃每一个学困生,也不能放任每一个优生,更要关
注每一个踩线生。对踩线生加强个别辅导;加强应试策略(包括应试心理)指导;加强审题习惯训练,严格解题规范。要求他们随时总结、交流解题的新体会、归纳思路和方法等。
(2) 帮助他们分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指出努力的方向 二、第二轮复习目标是知识的应用达到前后贯通
第二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达到的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第二轮复习中,不应再象第一轮那样按章节的顺序进行,而应达到前后知识的贯通。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对电学中的平衡问题,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束手无策。如磁流体发电机的发电导管中的电离体,在磁场和无磁场时均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无磁场时的电离气体沿进入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有磁场时.电离气体就存在着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衡问题,沿进入方向上合外力为零,而沿此垂直方向上每个离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仑兹力平衡,这种平衡连能力较强的学生都感到困惑,这除了知识迁移能力差外,相应的训练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对力与运动的关系要进行分类训练(不是按力、电内容进行,而是按运动特点分类)。而其他部分的训练,为了避免遗忘,应出相应量的选择题进行训练,有些题即使是重复也是必要的。在第二轮复习中,选取的例题或试题具有代表性,以一个题带动一类题.达到前后的知识连贯、使学生的能力有质的飞跃。
模拟卷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要对两类问题引起注意。其中第_类是与“力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力与运动” 是贯穿整个高中的重难点,即使电学中的电场与磁场与电磁感应也是“力与运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能力的考查往往就落实在“力与运动”上。力学部分物体的运动,带电的物体或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也有在复合场,即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的区域),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的运动等,是力、电知识的 综合。对这类试题,一定要有分析、归纳的能力,才能对这类问题有统筹兼顾的处理方法。这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量才能达到的能力。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分析一个物理过程,分析得最多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其实也是这类问题),那么在题设所叙述的物理过程中是恒力作用下的物理过程,还是变力作用下的物理过程呢?或是分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受力情况呢?这就需要你一步步地跟踪分析,也是顺藤摸瓜的方法去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它们所遵循的规律,列出相关的方程式或关系式,进而讨论或求解。即使在每年的高考中,这类试题往往只需要二个关系式就可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
另一类型是求解过程有奇异,判断解题途径难而导致难以顺利求解,这样类型的题应当是第二轮复习的典型题。如试题:质量为m=0.0l kg子弹以300m/s的速度射中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子弹进入木块6cm深后,相对木块静止,这一过程中,木块向前移动了0.2mm,则木块的末速度为多大?
学生惯于用子弹射木块属于动量和能量的模式,(图象法)导致求解过程十分艰难,但本题的特点是运动学的量多于动力学的量,应用平均速度及运动的同时性很快就可以求解出来。子弹射入木块后相对木块静止,相当于是一个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过程,它们的末速度相等,均为v,在此过程中,一木块位移为s,子弹位移为s+d,由平均速度和位移关系有s=vt/2 ① s+d=(v0+v)/2t ②
由①、②相除得s/(s+d)=v/(v0+v) v=(s/d)v0=(0.2/60)×300m/s=1m/s
本题的求解过程完全没有应用动力学的规律。从某种角度来说,学习的知识越多,可能解题的途径越多,导致有些题的求解过程不是容易了,因选择的途径多了,求解过程反而变得扑朔迷离。所以,对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与已有的那些规律的条件更接近,从而确定求解途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一个简捷的解题过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第二轮复习中对方法和规律进行有机的渗透、归纳、总结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一个过程抓得好,能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有高屋建瓴的感觉。
实验的对于理论部分可在第一轮中进行,走进实验室,我们一般是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实验尽管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掌握的程度往往是差强人意。实验中最重要的是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原理是为目的服务,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是源于实验的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学生觉得难以把握的,要给学生一个基本选择的原则。每个物理实验都有基本原则,掌握和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目的。目前对实验的考查更关注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变换了条件,在复习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变换.
1. 第二阶段复习建议
(1)很抓基础、搞好专题复习。
① 高考以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因此我们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