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1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4-11-08

无机化学大纲

《无机化学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32001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学 分:3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对学生今后的化学专业理论和实验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讲授的内容是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氧化还原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通过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良好训练和培养,为他们今后各门后继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并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无机化学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无机化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和配位化学等基本理论。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反应。同时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和新特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一般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独立思考、归纳总结以及利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无机化学大纲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课程是大学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运用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方法,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为化工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准备了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

四、学时分配

五、教材与参考书

1.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5.4

无机化学大纲

2.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1.6

3.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2.8

4.高等教育出版社 麦格劳-希尔国际出版公司 《化学》(影印版), 2000.6

5.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 《无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4.4

6.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教出版社 2010.6

7.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无机化学解疑与思考》(第一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6

8.相关学习网站

①.http:///jpkc/inorg/

②.http:///chem/wjhx/

③.http:///ChemEdu/Echemi/elaborate/wujihuaxue/

④.http:///pthx/eveluation/index.html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课堂主讲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CAI电子课件、传统教学方式和无机化学实验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多媒体电子课件既能使课堂教学突出和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大课堂容量,同时又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但另一方面,单纯使用课件讲课并不能很好地表达某些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因此同时辅以黑板图示、板书补充说明某些重点、难点问题等是必要的。对于元素部分教学内容,必须紧密与实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又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在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主讲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结构-性能-原理-应

无机化学大纲

用”为主线进行教学。无机化学理论原理部分以“设疑-精讲-讨论-总结”为基本教学方法;无机元素化学部分以“课堂引导-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报告”作为基本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同时将本学科的学科新进展融入其中,增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特点。

2.作业

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是加深理解概念、掌握各种公式、熟悉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以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选习题,做到难易适中、题量适度、认真批改、及时解惑;学生应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考试

期末考试是对教和学的一次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课程性质,命制考题应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考试内容既要体现知识面,又要突出重点,题量适度、难易适中。考试内容不能超越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笔试

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形式:考试(闭卷)。成绩评定办法:课堂表现10%,作业20%,考试70%。

八、其它

(空一行)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大纲

第0章 绪论(1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了解21世纪无机化学发展方向和前沿课题;了解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科学;21世纪化学的特点;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和前景;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无机化学大纲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4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热力学中的常用术语;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掌握焓变及几种重要热效应的概念;掌握盖斯定律;掌握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方法。1.掌握气体的特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热力学中常用的术语:体系和环境;体系的性质;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几种热效应;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本章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本章难点:状态函数的理解、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7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热力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系统和环境、过程和途径、状态函数及其性质、掌握ΔG与ΔH及ΔS的关系,并会用ΔG判断化学反应方向;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反应速率理论;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与压力、温度、催化剂)。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掌握一般的化学平衡的计算;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化学反应的方向:自发过程;熵的初步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和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速度及其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反应速度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常数;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理原理。

本章重点:反应方向的判断、质量作用定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

本章难点: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的移动和计算。

无机化学大纲

第3章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6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离子氛、离子强度的概念;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及原理,并能计算其pH值;理解溶度积的意义,掌握溶度积规则;了解沉淀转化和分步沉淀的计算方法;了解酸碱理论。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缓冲溶液:概念和组成;缓冲原理;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酸碱理论:阿仑尼乌斯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的电子理论。

本章重点: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水的电离及溶液PH值的计算、弱电解质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及一般计算、溶度积规则的应用、沉淀生成、溶解、分步沉淀的计算。

本章难点: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溶液、盐的水解、分步沉淀及沉淀转化的计算。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6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氧化数的概念。了解原电池的构成、表示;电极电势的产生及一般理论计算;掌握能斯特方程,了解电极电势的应用。利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极限。初步掌握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氧化数;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原电池与电极电势:原电池;电极电势;电极电势与自由能的关系;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定、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无机化学大纲

本章难点: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

第5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6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玻尔的原子模型。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原子轨道的简单概念及表示方法、量子数。了解基本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多电子轨道的能级,掌握基本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律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了解原子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和非金属性及它们的同期性。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原子的组成:电子的发现;原子核的发现;核电荷的确定;原子的组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能量量子化与波尔理论;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薛定谔波动方程;四个量子数;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几率密度和电子云;径向分布图。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轨道的能级;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元素的电负性。

本章重点:原子轨道、核外电子分布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本章难点:原子轨道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六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8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共价键的形成、特征及类型,价键理论。掌握键长、键角、键能的概念。了解杂化轨道理论,掌握sp、sp2、sp3杂化及简单分子的几何构型。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能用其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了解分子轨道理论,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价键: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引力;氢键。

本章重点:价键理论、键参数,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本章难点: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

第七章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4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无机化学大纲

熟悉晶体的类型和特征。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离子的结构特征。了解晶体及其内部结构。掌握离子晶体的特征和性质、离子晶体中最简单的结构类型,晶格能。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和性质。了解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了解和掌握离子极化的概念及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晶体和非晶体。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离子键的类型;离子的电荷与半径;常见的离子晶体;晶格能;离子极化。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金属键;金属晶体。

本章重点:各类晶体的特性、离子极化。

本章难点: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8章 配位化合物(6课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化学式和命名。了解配位化学键理论中的价键理论。了解和掌握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平衡及平衡的移动,掌握简单的配位计算。掌握螯合物的概念和特性,了解配合物形成和配位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化学式和命名。配位化学键的理论。配位平衡及其移动;螯合物。

本章重点: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化学式和命名;配位平衡及其移动

本章难点:配位平衡及其移动

执笔人:蔡可迎

审定人:

批准人:

制定(修订)日期:

无机化学1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