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自己设计的教学!
小数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编排的。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在数的运算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收集整理、观察交流、讨论总结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合作探究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各种具体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深化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自己设计的教学!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教学理念
1.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
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五步短动式 ”教学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4.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五步短动式”教学法为指导思想
1.创设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教学法
通过“议一议,说一说,看一看”的活动,让学生寻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对齐”的认知统一到“小数点对齐”,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推广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自己设计的教学!
学生学法:
⒈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
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2008年奥运跳水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在课前出示2008年奥运会跳水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奥运会的比赛的激烈情景,并让学生心中有国,为自己的国家喝彩)
师:你认识我们中国队的跳水运动员?
让学生说一说。
师:介绍2008年奥运会的战绩,进而介绍跳水获得的辉煌成绩, (出示跳水图片)这是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比赛中的优美身姿。从奖牌榜上可以看出什么呢?(金、银、铜牌的得主各是哪几个国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谈话,拉近距离,增加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自己设计的教学!
出示课本情景图1
师:通过这个表格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说一说:我国运动员在第一轮中得分是53.40分,加拿大运动
员在第一轮中得分是49.80分。
师: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第一轮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
第一轮中国队和加拿大队一共多少分?
师:那我们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选第一轮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
师怎样列式:53.40-49.80=3.6(分)
观察算式,引出课题:这个算式出现了什么数?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自己大胆提出问题,学生这时很想解决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
(一) 探究小数加减法算法
1.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议一议、说一说:①如何列竖式计算,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自己设计的教学!
②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③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 此处隐藏:183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