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法分析

时间:2025-04-03

2011 .1 0

探索

2 011年 1月 0O c ., t 2011

N o.10, 20 11

Ac adem i E xpl c oraton i

“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拒的刑法分析贾楠(东政法大学华刑法学研究中心,海上 20 6 ) 0 0 3

摘要:恶意欠薪”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其既是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是关涉民生诉求

和社会稳定的隐患。《刑法修正案( )将“八》恶意欠薪”为纳入刑法规制——“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何对,该罪名进行正确的诠释和适用,已经成为法学界和司法界新一轮的使命。本文围绕拒不执行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期望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恶意欠薪;劳动报酬;免责事由;自诉中图分类号: F 2 D 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 6—73 2 1 ) O一 0 6一 5 10 2 X(0 t l 0 4 O

恶意欠薪是指“工单位或者个人以非法占用

的,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 1可” 0 1年 4月 l 3

有为目的,在其有能力支付工资的情况下,故意不支付或拖欠,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数为。…”‘意欠薪”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恶现的顽疾,恶意欠薪所引发的极端行为频频发由

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定罪名的补充规确

定( )将其确定为“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五》拒。恶意欠薪在刑法中正式入罪,但加大了对劳动不者权益的保障,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权益刑也

生,“自杀”薪、暴力”薪,如讨“讨特别是 2 1 00年河南农民工“胸验肺”薪事件的发生更是震开讨惊全国。劳动者集体上访、塞交通、堵围堵工厂等群体性欠薪纠纷事件屡有发生,恶意欠薪”“已经由民事性质的劳资关系纠纷升级为关涉社会

法保护的又一举措。笔者拟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一

“恶意”的认定及举证责任

稳定的公共事件,既是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其权益的行为,是关涉民生诉求和社会稳定的隐也患。2 1年 2月 2日,十一

届全国人大常委 01 5第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 ( ),四十八》第一

由于生产经营正常风险所致的拖欠劳动报酬行为属于一般欠薪行为,必动用刑法予以规不制。恶意欠薪与一般欠薪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恶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 具备支付薪金的能力的前提下故意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将其据为己有。将“意”为恶意恶作

条规定将“意欠薪”式列罪:在刑法第二恶正“

百七十六条后增加一条,为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作

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处处并或者单处罚金;成严重后果的, 3年以上 7年造处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并一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并他直接责任人员,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前依’有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提起公诉前支在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收稿日期:0 l一 6—1 21 0 O

欠薪行为人罪的客观方面之一,恰体现了现代恰刑法谦抑性精神。如何认定“意”法条规定恶?两种行为方式:以转移财产、匿等方法逃避支“逃

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额较大,政府有关部门数经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从危害行为的分类角度”看,一种属于积极作为方式,论是转移财产第无还是逃匿,但从客观上较容易被受害人发现,不 而且认定雇佣方的主观恶意也没有障碍。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时,害人只需提供基本线索即受

作者简介:贾

楠 (9 1 18一

)女,,吉林长春人,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中心 20 0 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刑法学研究。

可,由公安机关承担对雇佣方的资产及经营状况或者行踪走向承担举证责任。第二种属于消极不作为方式,对其认定稍显复杂,括两个方面:包 第一,关于“有能力支付”的认定。“有能力支付” 是指

雇佣方具有支付劳动者报酬的经济能力,这往往需要结合雇佣方的资产和经营状况等客观情况才能判断。在司法实践中,雇佣方往往会以

的界定并不一致。《劳动法》相关规定认为劳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物报酬和社会保险。而实①

《劳动合同法》的劳动报酬中并不包含社会保险。基于本罪具有法定犯的性质,于“动报②对劳酬”围的确定应该严格与劳动法律对“动报范劳酬”定的范围相一致。但是,“动报酬”界当劳的范围在劳动法律中出现不一致的解释时,法究刑

各种理由表明自己丧失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而并非恶意拖欠,常见如经营不善导致利润滑坡或

竟如何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会保险”否社是应该被解读在“动报酬”劳的范围内?有的学者持否定观点,先基于社会保险所具有的社会政首

者陷入债务危机等等,如果公安机关要求受害人在报案的时候必须对雇佣方的理由予以充分举证才准予立案,显然是十分不合理的。劳动者本身处于弱势地位,通常情况下是没有能力去掌在握相关证据 …… 此处隐藏:800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法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