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刻铜墨盒的收藏

发布时间:2024-11-08

浅谈刻铜墨盒的收藏

(施裕民

2003.12.05)

刻铜工艺产生于清朝的中晚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其铭刻题材多以书法、绘画、治印形式出现,并主要在文具、烟具上发挥,尤以铜质墨盒上铭刻最为常见。刻铜墨盒集质地、作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可谓气象万千,玩味无穷,有着极浑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雅的收藏品味。

一般意义上的刻铜墨盒,并不一定值得收藏,如果作品包含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也就具备了较高的收藏意义。比如刻铜墨盒由名家字号或知名的工匠所刻,或由著名的书画家提供画稿,或者在墨盒制作上造型纹饰精美,引入了特殊的工艺手段,或者墨盒与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均可列为收藏对象,但真正上品味的一件刻铜墨盒,应同时具备多方面的内涵。

从清朝中晚期至20世纪40年代是刻铜艺术品特别是刻铜墨盒盛行的年代,在这期间造就了众多的名家字号和刻铜艺人。清代富家所用烟具(含鸦片、烟草用具),许多是白铜制造,大多为刻铜工艺。北京故宫所藏慈禧使用过的水烟袋均系各家字号所制,其中有“姑苏汪云从店银白仁制造”、“京都协聚成制造”、“广东十八甫陈运记真白制造”等,制品均系精美工艺品。图1系笔者所藏一件白铜墨盒,系姑苏汪云从造。

北京的刻铜艺术品,特别是刻铜墨盒驰名国内外,《北京繁昌记》云:“北京之墨盒儿与江西南昌之象眼竹细工及湖南之刺绣,为中国之三大名物。”云集在北京的名家众多,其中最著名者当属刻铜墨盒创始人陈寅生及民初治印家张樾臣。

陈寅生,名麟炳,清同治秀才,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在北京琉璃厂开设“万礼斋”,后改为“万丰号”,墨盒刻铜是他首创,他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超越者,有一代刻铜宗师之称。清末科举时代,陈寅生的刻铜曾极盛一时,他的刻铜作品和当时著名书画家一样,在琉璃厂各家南纸店有笔单。《古玩史话与鉴赏》云:“陈寅生的刻铜作品,成为清代刻铜艺术珍品,亦属珍贵文物。”《天咫偶闻·卷七》云:“光绪初,京师有陈寅生之刻铜,周氏元之画鼻烟壶,无法称绝技。”《中国民间美术艺人志》云:“他(寅生)所刻的墨盒,可以和陈曼生壶并传。”可见陈寅生刻铜艺术成就之大,价值之高。陈寅生的刻铜艺术代表了清末民初刻铜工艺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他的作品成了收藏家悉心追求的珍贵文物。图2是笔者所藏寅生刻绘一件白铜墨盒,采用传统题材“喜上眉梢”,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一只喜鹊,寓意“喜上眉梢”、“喜报春光”。所刻梅花和枝头站立的喜鹊栩栩如生,方寸之间,高妙毕见。陈寅生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他的楷书、行书、行草类的刻铜作品。

寅生稍后有南京濮又翎,擅刻画。《中国艺术家征略》云:“南京人濮又翎,工镌墨盒,所刻字不如画。”时人以同一墨盒上用又翎的画去配陈寅生的字,时称书画两绝。

万礼斋后,影响最大的墨盒铺当属民国初年开设的同古堂图章墨盒铺,经理张福荫,字樾臣,是陈寅生过后冠绝一代,成就最高的刻铜艺术家。他首创在铜墨盒上刻汉印,他把刻竹刀法中的“沙地留青”法运用在刻铜墨盒上,刻出的阳文花卉极为生动古雅。他采用治印中的“双钩浅刻”技法刻出一汉隶,用笔圆润有力,结字秀丽,风韵典雅。张樾臣刻铜墨盒的另一特色是名书画家为其设计的图稿甚多,其中有姚茫父、陈师曾、陆和九、张大千、齐白石、

陈半丁等。张樾臣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他的治印作品,平生治印数以十万计,曾为末代皇帝溥仪治过“宣统御览之宝”、“宣统御笔”、“宣统之宝”等。胡夔文在《困知斋诗存》中有诗云:“厂甸西头张樾臣,手拈铁笔仿周秦,满腔中有燕邯味,不似寻常市上人。”民国初年,虽然北京经营刻铜墨盒的店铺很多,但皆视同古堂为龙头。许多小店常是从同古堂买回刻好的墨盒,拓成拓片,根据拓片翻刻,有的甚至连底款都印上“同古堂”字样,但其刻工都不及同古堂制作的铜墨盒。同古堂刻制的铜墨盒,底款初为长方形竖写“同古”印记,后改用圆章,中间竖写“同古堂”,左右有“北京”二字,右“北”左“京”,这当是识别真伪同古堂的重要标志。笔者所藏一方白铜墨盒如图3乃系同古堂制作的墨盒,底款有“同古堂”的圆章。

有不少著名的书画家为铜墨盒的制作提供过画稿,他们专门为刻铜而作,即兴在铜墨盒上书画,然后由匠人所刻。但也有文人自己写稿自己刻的,其中以清末民初的书画大家姚茫父的作品最多,他亲手刻铜名扬一时。姚茫父,名华,字重光,号茫父,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留学日本,后教于清化学堂,民国后曾出任北京女师、美专校长。他多才多艺,在诗、文、词、曲、碑、版以及考据、音韵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其书画造诣高深,一生留下作品甚丰,鲁迅、郑振铎认为姚茫父是民初有代表性、有创造性的画家。除了创造众多的书画作品外,还运用水印、木刻、刻铜、颖托等多种表现形式。由茫父提供书画稿的墨盒委实不少,治印模式居多,一些精品由名家刻成。茫父自己兴之所致,有时也亲自奏刀,署名姚华。他的多才多艺在铜墨盒上得到充分表现,诗、书、画、印、刻俱佳。

刻铜墨盒的制作材料,外壳一般有白铜、黄铜两种,一般来说黄铜在美感上不如白铜,如果极好的工艺发挥在黄铜上,也值得收藏。还有白铜、黄铜、红铜共用,名“三镶”是最为特殊的,比较少见了。图4为笔者所藏寅生刻“三镶”墨盒。刻铜墨盒内胆多为红铜,也有考究的墨盒用瓷胆或玻璃胆,但比较少见。鲁迅先生于1924年在西安讲学时,曾馈赠当地著名收藏家阎甘园之子阎秉初墨盒一方就是瓷胆,刻铜花纹精细极了。

清末民初,墨盒成为文人雅士、达官显贵把玩摩挲的古玩,当时能把获得一方精美墨盒视为一种时尚,蔚然成风。因为墨盒制作工艺精湛,刻铜隽永成了庆贺寿诞、喜结良缘、军旅建功、学有所成、工程峻工、建筑落成、重大纪事等之馈赠礼物、纪念品。如“某某清玩”、“某某雅玩”、“某某雅正”、“某某成立纪念”、“某某学校毕业纪念”等等,因此刻铜墨盒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它与许多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都有关系。

刻铜墨盒亦有赝品,尤以假陈寅生、姚茫父款为最多。识别起来也比较容易,理由近乎绝对,因为在同一方墨盒上能在诗、书、画、印、刻五个方面都不露出破绽,这几乎是不能的,收藏时要认真加以识别。

从清朝中晚期到本世纪40年代末,刻铜墨盒仅在中国盛行几十年,其后由于硬笔的出现,必然地取代了毛笔的地位,墨盒也就自然地退到极不显眼的位置上,刻铜墨盒从此几乎灭迹。但刻铜墨盒被列为“古玩”、“骨董”,在民间收藏中占有较高品味。

浅谈刻铜墨盒的收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