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4-11-08
发布时间:2024-11-08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新阐释
[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人类文化中有关人生观的思想评析,对中西文化
进行概要比较,对当代社会特点加以分析,从而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进行新的阐释,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关系,诸如个性发展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奉献与享受的关系,目的与和手段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得与失的关系等等,进行辩证得分析,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性全面发展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使得马克思主义不停留在抽象的概念思维,而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实践相结合,把思想理论教育科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结合起来,对新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个别章节中存在的理论深度不够,概念堆砌,和某些形而上学的观点有所纠正。
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进行新阐释,说明当点,比较全面地阐释了人生观中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观 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人生观
人生问题是大学生最实际的问题,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自觉性如何却因人而异。正如一首古诗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对自己经历的事情未必有深刻的认识。大学生的成分很复杂,其生长的环境、个人的经历有所不同,知识结构、心理结构、人格特征有所不同,所学的专业也不同,而且人的感性和理性并不统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形成比较深刻与合理的人生观念。人类社会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既成的文化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也没有统一的人生理论和人生实践模式可供选择。因此很有必要对人生问题展开探讨,以帮助我们形成比较自觉、合理的人生观念和态度,指导我们的人生。
一、积极探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与社会文化互动的产物,一方面受到特定时代文化观念、时尚的影响,另一
方面也与人的自由选择相关。人的本质不是先定的,而是人的活动的结果。社会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特定的空间,而个体自我的努力和追求也决定人生的质量。人的个性决定人生观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评价的标准,这就决定人生观的复杂性,因为人生观既具有人类理性的成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的色彩,与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实践相联系,处陈明(1958).女.浙江宁波人,汉族,哲学学士,副教授。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动态的过程中。个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具有不同的人生观。但是,从一般的人类文化的角度看问题,人生观的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要素,有一般的特征。人生模式也有一定的类型,可以进行价值评价。
(一)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系
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意义、目的、价值、效果的观点,是比较具体的观念形态,要受到一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只要人生活在世界上,都会形成一定的世界观,有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有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所获得的系统的哲学或宗教的世界观。世界观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唯物主义世界观之中还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之分。不同的世界观对人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和社会的本质都是按照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实体,社会运动的本质的实践是人的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客观的、社会性的、物质的运动,实践是主体的价值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其总体的趋势是主体性的增强。在人类文明社会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的不发展、经济剥削和政治专制,曾经剥夺了多数人自由发展的空间。而在当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得更多的人的人生焕发出光彩。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看问题,就会对人生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认为人生观的构成必须把主观愿望和客观社会条件相结合,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采取科学的人生态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但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把主观的和客观的精神看成世界的本体,割裂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或者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把个人与社会割裂开来,把主观动机和社会效果割裂开来,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或者宣扬超自然的神灵和命运的作用,忽视人的主体地位。这样一种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容易形成与社会隔隔不入的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盲目自大,在遇到人生挫折的时候容易陷入悲观失望的情绪。由于与社会的对峙而造成封闭的心态,内心世界很容易失衡。持这样的世界观,在人生观上脱离实际:有的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感恩,不知回报,不讲德性;有的悲观厌世,消极沉沦,不思进取;有的随心所欲,相干什么就干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什么,缺乏社会责任感,做事不考虑后果;有的缺乏自主意识,做人浑浑噩噩,庸庸碌碌。
所以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人生观的指导作用很大。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也可以形成自发和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很容易受到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自觉地学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很有意义的。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以自身的人生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不仅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也是人生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系,倡导构建和谐性社会,以便为人性的发展提供最广阔的空间,是理想和现实结合的范式,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继承,并不排斥历史形成的观念文化中的有价值的成分。
2、 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在价值关系中,主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体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包括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和高层次的情感和尊重的需要,个人的需要只有被整合到人类实践的目的中才能得到实现。社会文明越进步,越能满足更多的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因此,人的主体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反映主体需要的价值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现实生活中,主体有各种层次和类型,人类、社会、民族、阶级、群体、个人等都可以是具体价值关系的主体,由于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和个性的差异,对于同样的客观事物人的主观评价是不同的,因此,价值是多维、多面、多重的,所谓青菜萝卜个人喜爱。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价值的主观任意性,由于事物的性质、结构和属性的客观性、由于人的需要以及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同样受到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所制约,价值是主观性和客观性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价值关系的内容非常宽泛,具有较大的主体选择的自由的空间。但是在某些领域,由于涉及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受到物质利益的制约,受到自然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受到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约束,根据个体心理平衡机制的需要,社会对价值关系有普遍性的文化规约。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在不断调整价值关系,使之更加合理,符合人性全面发展的需要。在价值体系中,一般来说,西方人更加看重个体的价值,而中国古典文化更看重社会的价值;公有制社会标举奉献的价值,而私有制的社会提倡索取的价值;市场经济倡导高效率的价值,而自然经济则形成慢节奏的价值;集权政治提倡服从的价值,而民主社会则倡导自由和创造的价值;高雅文化倡导精神的价值,而功利主义追求感官享乐的价值。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个体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由此形成一定类型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观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首先,价值观决定人生的需求和目的。价值观反映主体的需求和目的,目的性是人类实践的第一要素,也是个体心理的动力,是至关重要的。在理想的社会,所有人的幸福成为社会的主导倾向,也成为社会个体的人生追求,人与人互为手段和目的,使社会全体得到公平的待遇。但是在私有制和专制的社会,往往只给少数人提供发展的机会,而是更多的人处在被剥夺和被压制的困境。以致于人性异化,使得很多人失去基本的人性,人格变态,沦为自卑性和自大性人格,有些人把别人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有些人失去人生的目标,由此造成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造成人生的悲惨局面,使得人处在极端焦虑、恐惧、孤独和痛苦的境地。因此,伟大的哲学价康德指出,人是目的本身。每个人都应该既把自己当作人,也把别人当作人,自尊和尊重别人应该成为人生的首要目的。人的本性就是劳动,要通过相互合作的诚实的劳动来获取生活的资料。
其次,价值观影响人对生活需要的看法。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按照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看法,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西方学者,他更强调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西方人过分强调自我,也导致西方社会的深刻的社会矛盾,和个体心理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从东方人的观点看,个体的社会归属的需要也许更加重要。而从当代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社会的全球化,人类的合作非常重要。社会为个体的自由阿发展提供的空间是有限的,个体不仅要自我扩张,还需要一定的自我限制。现在随着全球人口的膨胀,地球的物质资源越来越有限,因此个体必须限制对物质的需求,扩大对精神的需求。而且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精神的需求,爱的伦理精神、审美的意识、人生的信仰才使个体超越自我,达到自由的境界,使个体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索取受到限制,而给予则是自由的。
再次,价值观影响人生活动效果,价值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彼此之间可以构成价值链,具有目的手段关系。有些东西,比如金钱、权力、知识、名誉、地位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只能当作人生的手段,而不能当作人生的目的来追求。如果把它们当作人生目的来追求,超越自己的能力拼命来追求这些东西,甚至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将导致极坏的后果。在这个意义上,佛教关于人生皆空的观念,儒家关于“义大于利”的观念,传统美学关于“美的非功利性” 原则都有一定的道理。上述东西都是身外之物,要看淡一点。
此外,价值观决定人生的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使人可以正确评价人生的效果,有幸福的人生体验。老子云:知足,衡足矣。做人恬淡为上,宽宏大量,乐于奉献,兴趣广泛,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样就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快乐自在。
(二) 人生观的基本构成
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意义、目的、价值、效果的观点,具有丰富的内容。从它的基本构成来看,要包括对人生的形而上的观念形态,以及关于人生的基本过程和活动方式及其效果的形而下的意识形态,诸如学习观、劳动观、职业观、人际观、恋爱婚姻观、享乐观、生死观。人生既需要能上升到哲学的形而上的观念的引领,才能使我们超越一己的狭隘,与人类的普遍的经验相融合,得到人类精神的营养,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达到宗教般执著的人生信仰的高度,使我们能够正确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辩证地看待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有与无,用出世的态度来入世,从容地面对人生,创造和享受人生每一个过程,慢慢走,欣赏啊!人生也需要形而下的经验层次的具体而丰富的内容,善于处理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生活,掌握生活的艺术,获得人生的自由。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人人都要终生学习,否则就要被淘汰。当代大学生尤其要珍视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要刻苦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完善知识结构。不仅要从书本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学;不仅要向老师学,而且要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不仅要学好专业,而且要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有灵活的学习方式,在大学期间将就要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为自己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劳动是人的本质,职业是人生的物质基础。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学习部分地和就业联系起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职业生涯。大学生既有远大的理想,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又要脚踏实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而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结果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在当代社会,人际互动大大增强,已经超越国际。社会能力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不仅在工作中,需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人生幸福的保障。大学生要学习社会知识,要懂得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人在社会中所具有的角色地位,意识到人际关系受到社会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的制约,受到一定的文化观念的支配,为人处事既不要过分单纯和天真,不谙世事;也不要老于事故,投机专营。而要不卑不亢,合情合理,围绕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设计,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切忌以自我为中心,要懂得人生的成长,离不开宇宙万物的恩泽,离不开父母和社会的培养和关心,要有感恩心,要有责任感,使个人的生命成为人类生命大树上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唱响生命之歌。对人要宽容、博爱,富有同情心,多赞美。少指责,多种善因,才能多收善果,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在恋爱方面要把青春期的情感冲动和理性相结合,要把对爱的朦胧向往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使之成为完善自我的动力,而不要沉湎于其中,影响学业,更不要因此而消沉和堕落。
人生的享乐本无可非议,但是要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大学生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能沉湎于享乐,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享乐也有高低境界之分,高雅的享乐可以丰富人类的精神,改善人类的心理,而低级的享乐则会腐蚀灵魂,瓦解人生斗志,使人失去本质。
生死乃大矣!人生观的核心是对待生与死的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热爱生命,热爱人类,与人生的困难作斗争,一息尚存,就要努力,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要有意义,死要值得。但是也有人对人生抱消极悲观的态度,遇到一点人生困难,就想轻易放弃生命,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大学生受到党和人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是国家的人才,更要热爱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类伟大事业中去。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奋进。
(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对人生问题的看法,是对人类文化积累中有价值的观点的总结,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对个体人生指导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在人类原始社会,虽然人类的生产力非常落后,科学也才刚刚萌芽,但是由于人类没有分裂,人性没有异化,人类是积极向上的,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在原始的宗教、神话和艺术中,展示了对生命的无限的激情,对奉献人类的英雄的讴歌,中国古代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都反映了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但是自从进入阶级社会,由于社会的对抗,人性的异化,才萌发了损人利己的人生观念、功利主义意识、纸醉金迷的人生态度,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尽管如此,在人类文化中,依然贯穿着先哲们对人生有意义的探索的宝贵的思想。在人类思想的宝库中,对人生的探索最为激动人心,因为它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存的命运,最能激动起人的情感,引发人无尽的思考。归根结底,人类的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幸福,人生的智慧是最高的智慧。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文明社会对人生的看法都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把以个体和群体、主观和客观、目的和手段相脱节为特征,具有某些唯心主义成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以人类最进步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为基础,倡导把主观和目的性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倡导以人为本,人性的全面发展,使个体的幸福建立在人类整体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成为现实的可能。因此,在当代社会,正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确的人生观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导向,对人类文明长期积淀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的正确、合理的成果加以继承,对各种腐朽、没落的人生观加以批判,对人类成功的人生实践加以总结,对个体的丰富的人生进行反思,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勇于实践,实现理想的人生目标
人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是每时每刻伴随着人的生命过程的,是最真实的。人们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从快乐和痛苦的体验中,感悟人生,领悟生命的真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从抽象观念出发,有些人从个人本能出发,经常在人生道路上走向歧途,甚至陷入绝境。人生挫折在所难免,但是能否从失败中总结教训,需要人的自觉性。人生问题不仅是个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生的自觉性,完善自我,书写人生壮丽的画卷。
(一) 努力追求,实现高尚的人生
人是理性和情感的统一体,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人不仅需要物质手段来维持自然的
生命体,而且需要精神的支柱,以实现人对自我的不断超越的本质。自然的动物尚且具有自然天性,具有一定的种群意识,相互依恋,人类更具有社会的意识,能够为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而贡献自我,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运用科学、艺术、管理才能去服务社会。因此人类的生活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人的生命历程可以有高远的境界。
高尚的人生,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人不可能不具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意
识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要通过劳动来解决生活问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类社会越发展,给个体创造的自由的空间越大。因此,那种依赖别人的人是不完整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把别人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这样的人是卑鄙的。高尚的人生应该把个人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成全他人,以此来超越自我,实现更加宏大的人生意趣。
高尚的人生还应该有丰富的精神内容,因为人生虽然不能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
把人和宇宙万物区分开来的是人的高贵的精神——人的信仰、人的理性、人的情趣。物质是被动的,精神是能动的。在现代社会人被汹涌的物质流所包围,精神有所困乏,有些人炫耀的是地位、金钱、财富,缺少的是社会的责任感、人道主义的情怀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宁可挥霍浪费,也不愿意帮助同类,在靡靡的享乐之中,空虚度日,这样的人生是荒诞不经的,低级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勇于实践,实现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必须把高尚的目的和务实的手段相结合。因此大学生在设计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一定要把美好的理想和社会的需求密切结合起来,对专业的选择。对职业的规划都要联系社会客观实际。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成为时代的潮流,社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使得社会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既给个体创造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也给个体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我国来说,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尤其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薪金的岗位更是有限,更多的岗位是需要大学生去拼搏、去开拓、去付出辛勤劳动的。这就要求广大的大学生要有高尚的情操,乐于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的态度,去适应社会的多样性的需求。
成功的人生要求大学生能够正确地摆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社会越发展,高等教育越普及,因此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一个特殊的精神贵族化的群体,那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当代社会正在逐步形成人与人的平等意识,人与人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地位的差别。大学生更应该引领时代潮流,具有广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融入社会,为大众服务,只有这样,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广。况且大学生虽然多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但是还缺少社会实践的知识,所学的知识未必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变化,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加以整合、补充、扩展、完善,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是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大学生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诚恳地向社会大众学习,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成功的人生以对社会的贡献和自我的评价为双重尺度。对社会贡献多,是每个个体
的向往,但是并没有一个同一的标准。对社会的贡献要与每个人的能力和机会相联系,对于个体来说,只能尽力而为,不必苛求。人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不必强求,每个人应该根据自我的个性特点设计人生,不必一定要求轰轰烈烈,平凡的人生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只要社会有需求,都是有意义的。对于个体来说,衣食无忧,有所追求就是成功的底线,人生的价位定得太高,难以实现,超越生命负荷去工作,是违背人性的,那种高消费、高支出的人生未必可取。至于为了过度的享乐,挺而走险,以致于触犯法规或社会公德的做法,更是葬送自我。
(三)完善自我,实现幸福的人生
幸福的人生是主客观的统一,幸福一方面依赖于客观的环境,另一方面根源于主观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内心体验。一般来说,健康的体魄、温暖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业和事业的成就、闲适的业余生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是幸福的诸多的主客观条件,但是,在一个人身上这些方面很难得到完全的统一、由于自然天赋的差别,社会条件不同,个体的人生际遇有很大的差别,人生没有统一的模式,幸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客观的环境是人很难控制的,因此幸福更多地体现在人生的坚定的信仰、持之以恒的努力、纯朴而简单的心灵、真实而美好的体验。
幸福的人生首先是奋斗的人生。人的本质就在于自由地创造,作为大学生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要善于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在校时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要拓宽就业面,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
幸福的人生还在于拓宽自己的心灵,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与社会保持和谐,对生活充满情趣,无时无刻不感受生活的无比美好。要有感恩心,感谢大自然的恩泽,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社会的培育,感恩的心是幸福的心;要有宽容心,人性是有弱点的,如果不能容忍他人的人性的弱点,那么任何人都是难于相处的;要有平淡心,对社会的名利要淡泊,这样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人事纷争,也不会过于劳碌,以致于无暇享受生活的美好,甚至带来对健康的损坏。因此,个体的道德修养、审美的趣味、和谐的心理是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要保持对幸福的体验,对心理情绪的适当的控制也很重要,要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和傲慢心理。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完美的,但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同样是不完美的。人要提高对自我评价的能力,适当的欣赏自己是必要的;对他人也不要苛求,不要歧视,要平等看待,多赞美,少指责,要为他人的成就而欢呼。对人对事要有热情、激情,但是也不要太执著,尤其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人与人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给自己和他人都留有自由的空间。要热爱大自然万物,要有艺术的情趣,生活的情调。自由而恬适的心灵是幸福的体现。
人生难免有波折,因此意志的坚定也是幸福不可或缺的因素。每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有些人甚至为了生存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历尽人生的种种磨难。在人生的困境中,正是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才使人有着对幸福的体验。同时,我们也要慈悲的情怀,要爱人如己。在当代中国,还有很多人生活很艰难,我们要善待他们,相互帮助,相濡以沫,在痛苦的枝干上,嫁接快乐的根苗。
三、知行合一,创造实现完美人生的条件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生是具体的生命过程,是知与行的合一。虽然每个人都要经历人生,但是有些人的人生是自由自觉的,有些人的人生是无知和盲目的。任何个体都有人性的弱点和经验的局限性,都需要接受人类集体经验的借鉴。因此作为大学生要博览群书,从人类知识的宝库中,吸取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接受这方面的知识,而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对较少地接触这方面知识,但是无论任何专业,专门介绍人生的知识的内容是很有限的,与人生的需要是不对称的。而人生是个体生活的全部,关系到个体的命运和幸福。进入当代社会,人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人生的意义更加重要,要求个体对人生有更高的自觉性。所以大学生除了要完成专业学习外,还要围绕着人生问题,去有意识地学习和积累人生问题的相关知识。所以,要扩大阅读的范围,多读书、读好书。
与人生问题相关的知识范围也是很广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主要有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传记文学等等方面。以上概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对人生观的指导意义,要掌握其精要还需要我们大量地阅读原著以及原理方面的书。此外,人类历代思想家的著作也值得一读,中国古代的《易经》、老庄的道家哲学都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个体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提高自生修养,获得人生自由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非常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积极地人生态度。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倾向于群体的归属,注重个体内心的和谐,但是对个体的个性发展以及社会客观条件的作用认识不足;与此相反,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性的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奋斗,构建适合个体自由竞争与契约合作的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体系,虽然并未完全实现,但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
代社会,中西文化的互补,有助于构建自我与社会和谐的新的人格,创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人类的宗教意识虽然属于唯心主义的体系,但是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上帝。由于世俗文化的深刻的社会矛盾和内在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才导致宗教的滋生。宗教信仰的执著,对爱的情感的弘扬,对不良情绪的调控,都是一些有价值的文化因素。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读一些宗教方面的书籍,从中吸取有益于人类心灵的养分也是很好的,但是绝不能因此而放弃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努力。
人类的审美文化通过激发主体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完美对象的欣赏和创造,提高人的情趣、丰富人生。审美活动是主客体的内在统一,人在感受美的刹那间,完全进入忘我的状态,获得幸福的体验。审美意识是组织成功的人生经验,主体欣赏和创造的是适合于生命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节奏和生命情感的对象的形式,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超脱了世俗的功利的生活,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培养审美的情趣,读一点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特别是传记类文学,对于丰富人生是很有用的。
人生更重要的是实践和体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开放自我,拓展人生。要热爱大自然,融入社会,多实践、多体验,丰富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把握生命和生活的本质。大学生要培养顽强的意志,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与生活的能力,学会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处理好人际关系,通过社会竞争与合作,去做一番事业。在生活中,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得与失的关系,平衡心理。对生活始终保持乐观态度,享受生命的每一个过程。
(二)以成功者为楷模
个体经验的局限性,决定任何个体都要接受社会文化,个体的学习可以通过社会模仿来进行。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成功的人生经验对于个体都很有参考价值。
古今中外成功人士不计其数,有各种成功的典范,既有领袖人物,也有普通百姓;既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各行各业人士;既有成就一番大业的伟人,也有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事迹的人。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夺目的光辉,体现了人格的伟大力量,表现出战胜巨大困难的顽强的毅力,奉献人类的崇高的精神,以及成熟的智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从这些成功者的身上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前进的动力。
(三)超越自我
人生有很多指导的原则和规范,也有很多的榜样,但是人生的本质在于创造。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优势设计人生,要善于把握社会的各种机遇,不断地进取。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大学生要不断调整人生的观念,不断地克服自身弱点,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不断地超越自我。当代大学生要用青春的热情去书写人生最美丽的篇章,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参考资料:
①谢新观、王道君主编.哲学原理[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