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建省宁德市金涵畲族乡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08
发布时间:2024-11-08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畲族幼儿教育——以福建省宁德市金涵畲族
乡为例
姓名:谭莹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学原理
指导教师:徐莉
20080401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畲族幼儿教育
——以福建省宁德市金涵畲族乡为例
姓名:谭莹菲 指导教师:徐莉 教授
专业: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年级:2005级
摘 要
当下的民族教育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成员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成员的任务发生了改变。民族教育由原来农耕时代单纯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生产技能,发展到一方面为了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个人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活动。民族社会的发展背景对整个少数民族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影响,使幼儿教育走出家庭养育的单一方式,逐渐走向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多元的幼儿养育方式。
本文将福建宁德金涵畲族乡畲族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包括20世纪70年代前的金涵畲族乡幼儿教育、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的金涵畲族乡幼儿教育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金涵畲族乡幼儿教育。20世纪70年代前金涵畲族乡以畲族幼儿社区教育和畲族家庭教育的随境式幼儿教育为主体。随着社会的变迁,畲族幼儿社区教育的影响减小,根据畲族乡公共幼儿教育机构的出现及其成熟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之后对这三个阶段经济发展、文化、人口迁移及区域幼儿教育机构发展对金涵乡畲族幼儿教育的影响进行比较。
在最后一部分提出金涵乡畲族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现代民族教育的启示:第一,多元社会背景下民族幼儿教育从单一走向多元;第二,民族幼儿教育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第三,适应畲民个体发展的畲族式浸没双语教育;第四,走向现代的民族幼儿教育仍需要大自然的给予;第五,随境式幼儿教育方式融教育于生活。并提出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发展的设想:首先是对各层次的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具备不同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再次是对于各层次的公共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也必须呈现相应的层次性;最后是建立多层次结构完善的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提出民族家庭式托幼机构的尝试,它可以利用家庭的民族文化为背景,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在幼儿的养育过程中采取科学的育儿方法,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为当代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畲族、社会变迁、民族幼儿教育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 The Social Changes Of The SHE Nationality — Take The Jinhan-SHE Nationality Of Ningde Of Fujian For Example
Author: Tan Yingfei Tutor: Professor Xu Li
Specialty: Pedagogy Field: Preschool education
Grade: 2005
Abstract
As the minority education as they share a common culture, common ethnic or cultural groups members of the ethnic group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e of the ethnic group or ethnic members of the task has changed. In farming period, the minority people just follow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s of production, yet they have made their education into two basic directions — keep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ep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has a big influence of the education to the minority peoples, especially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Nowadays,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mong minority should transfer into diversified educate to serve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divides the preschoo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Jinhan-SHE nationality of Ningde region of Fujian into three main periods: before 1970s, 1970s to mid-1980s, mid-1980s to nowadays. Before 1970s,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home education are remained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the Jinhan-SHE nationality. Then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s reduced as the social changes, and with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writer divides the late part into two periods. Afterward to these three stage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lture,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the region pre-schoo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SHE pre-school education's influence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to Jinhan-SHE nationality.
Proposes Jin Han in the last part the SHE pre-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o the modern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Firstly, the context of a pluralistic society preschool education from a single nation toward pluralism; Secondly,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ethnic minority will be mined in the ethnic minority preschool; Thirdly, SHE type immersion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dapts to the branch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Fourthly, to the modern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ethnic minority preschool still need close to nature;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with Habita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eans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o minorities envisaged: the first is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should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Seco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once again for all levels of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must also show the corresponding levels; Finally,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level structure of a sound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articular national family nurseries attempt, it can be used fo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amily culture, in the upbringing of children taken in the course of scientific child-rearing methods, in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to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lements. All of this provided a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or the nationalities.
Key words: SHE nationality, social changes, minority preschool education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谭莹菲 日期: 2008.4.29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 师签名: 徐莉 日期: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一、引 言
在21世纪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少数民族适应以主流文化为主的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自身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外,少数民族同样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是少数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争取其平等的权利,并且实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因而当下承担着这些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成员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成员的任务的民族教育由原来农耕时代单纯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生产技能,向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个人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活动转变。民族社会的发展背景对整个少数民族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幼儿教育的影响,使幼儿教育走出家庭养育的单一方式,逐渐走向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多元的幼儿养育方式。
在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之前,民族幼儿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随境式教育,幼儿所处的社区与家庭则是幼儿最主要的教育场所。自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文化传承与习得的过程,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就是说,幼儿获得文化传承的知识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其次是其生活的社区。社区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体验文化传统的氛围,使幼儿从小就开始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在过去的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及家庭教育模式是少数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繁衍成习的一套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内部体系。
随着历史的演进,在自然环境、经济、人口、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及文化等社会变迁影响下,民族幼儿教育随之发生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现代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的进入,为少数民族人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以选择的幼儿教育方式。哈经雄、腾星的《民族教育通论》认为近现代民族幼儿教育包括了三种类型,即原始氏族“大家庭”的幼儿教育、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民族幼儿教育、民族幼儿现代公共教育。可以说,在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里,社会变迁是影响民族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社会变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是如何影响民族幼儿教育的?不同时期民族幼儿教育呈现出哪些特点?民族幼儿教育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一)选题缘起
1.个体成长的社会文化背景
我曾经在幼儿园做过两年多的幼儿教师,加之在这之前所受的教育,一直以来把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认为它是科学。确实,学校教育是无可替代的,可是自从我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接触到了人类学之后,忽然感悟,对于人的成长来说,对他产生影响的也不仅仅是学校。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周围环境对于他的整体影响更加重要,包括:父母、长辈、老师和整个社区文化、家庭文化,这是一个整体功能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幼儿园里的教育。加之上一学期我参与了一个民族教育类课题研究,通过民族教育问题的接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触,进而萌发了我对在一个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下幼儿教育发展的关注。
从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无不受着社会变迁的影响。人类发展历史上,幼儿的教育抚养主要都是由母亲或是祖辈的女性来负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生产方式被打破,人口流动的增加、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汇改变了原有的文化背景,使原有的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单一幼儿教养方式变为多元。母亲逐渐走出家庭成为劳动力,无力照顾幼小的子女,对幼儿的教养任务由家庭完全承担转变为幼儿公共教育机构的逐步介入。
2.福建宁德地区金涵畲族乡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
选择畲族起先是被这个民族族源的神秘传说——“三公主传说”所吸引。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隋唐之时,史书记载其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宋朝开始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大量出现在闽东、浙南。由于畲族这种历史迁徙过程和延续至今的杂散居分布的格局,使其家族组织在社会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中占其突出的位置,而畲族的文化渊源和历史经历深深吸引了我。经过历史沉积,这里形成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留传至今的有农历三月初三盘歌(乌饭)节,乌米饭、竿粽、糯米糍粑等畲族风味小吃,对唱、独唱、齐唱等畲族盘歌,龙头舞、铃刀舞、猎步舞等畲族舞蹈,以及色彩斑斓的畲族服饰等。1995年,亭坪村建成全国唯一的中华畲族宫,成为畲族同胞的朝圣地。
福建宁德地区的金涵畲族乡是宁德市蕉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成立于1985年1月,位于蕉城区西北部,距市中心西北侧2.3公里。金涵畲族乡吸引我的除了因为它是畲族聚居地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外,还因为它位居市郊,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但这里保存着纯正的畲语。一个民族在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仍能将本族的语言流传至今,确实让我十分震惊。
3.传统民族幼儿教育的现代价值
我们现今的民族教育遭遇这样一种尴尬——文化的选择,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同时,又能保持自身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教育。而民族教育问题很大程度上受着其民族文化、主文化背景的影响。
我国不少的民族地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汉化”的问题。在与一些畲族人交谈的过程中,我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做这样一个课题有什么意义?”
(1)有助于找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最佳切合点。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基本特点,也是民族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认同、民族信仰、民族道德、民族自信等等,是民族聚合的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从历史进程中看,凡是独立于民族之林的各个民族,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支撑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丧失了传统文化,那么这个民族独特性从此消失。另一方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现代化,这是民族走向富裕,继续发展的动力。拒绝现代化意味着选择了贫困。如何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保持民族自身特色,又能在社会变迁中生存发展,也是现今民族幼儿教育需要探索的问题。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少数民族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2)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实现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照费孝通先生的话就是“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
[1]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人们藉此才会有归属感。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更需要强调文化的差异性,绝不能丧失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对于未进入学校学习的幼儿来说,更容易形成本民族的意识和认知。
(3)更有效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具有民族特色的保育和教育经验,并进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社会变迁中积累了大量的独具特色的宝贵婴幼儿保育、教育经验,但现今对于这方面的著作未有系统的记载,对这些经验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对我们现代的民族幼儿教育发展有借鉴意义。[2]
(二)基本概念
1.民族幼儿教育
民族幼儿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族幼儿教育指3岁到6岁或7岁的幼儿期教育,其中包含入小学前一年的预备教育,而广义的民族幼儿教育则涉及尚在腹中的胎儿,并涵盖了自出生至3岁的婴儿和3岁至6岁的幼儿。我在这篇文章所采用的是广义上的民族幼儿教育,它是民族儿童实施的启蒙教育,是民族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民族幼儿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到民族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巩固,培养幼儿的自尊、自爱和自信心都有事半功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内容包括了对民族幼儿生活的照顾和生理保健的保育方面和促进他们的认知及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方面。组织形式包括了以民族托儿所、民族幼儿园为主的各种专门机构及社会组织对民族幼儿所实施的启蒙教育的专业化民族幼儿教育和由民族幼儿家庭和民族幼儿社会教育所构成的随境式民族幼儿教育。而从近现代以来民族幼儿教育的类型可包括:原始氏族“大家庭”的幼儿教育、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民族幼儿教育和民族幼儿
[3]现代公共教育三种。
2.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英文:social change,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被译为社会变革,社会学用语,解释为:社会结构内部的机制改变,体现在文化象征、行为准则或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变化。[4]在简明英汉社会学辞典中把social change译为社会变迁,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等所造成之在社会结构里、社会组织里,在社会功能中的变动。[5]《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认为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是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社会学所着重说明下列社会现象的变迁:(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2)人口的变迁。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及人口流动和分布的变化;(3)经济变迁。包括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量的增长和生产质的提高;(4)社会结构的变迁。包括社会功能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成员地位结构的变化;(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6)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科学技术的变迁;(7)文化的变迁。社会变迁简单的说,即是文化行为模式、结构等各
[6]方面的变化。在本文中,将社会变迁界定于畲族社会的人口、经济、文化的变迁。
(三)文献综述
在中国的史书上,大量记述了各个时代分布在各个地区的有关畲族名称、族源、迁徙、反抗斗争、经济生产、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情况。《畲族简史》中记载:公元十三世纪中期,即南宋末年,史书开始出现了畲族的古称“畲民”。刘克庄在《漳州谕畲》一方中曰:“凡溪峒种类不一:曰蛮、曰徭、曰黎、曰蜑,……在漳州曰畲,……畲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文天祥在《知潮洲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中亦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群聚……。”[7]自此以后,明、清两代的方志,更大量的记录了有关畲民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畲族人民反封建斗争等情况。
根据施联朱先生回忆[8],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组织了对畲族进行了三项五次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即:①1953、1955年的畲民识别调查,两次的调查认定了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并于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予以公布。②1958年的畲族社会历史调查,这是在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抢救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指示下进行的,为编写出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做好准备。1958年,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分赴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二十几个畲村调查。调查组写出了二十多个点的调查报告,为编写《畲族简史》做好准备。③1982、1986年两次的畲族传统文化的调查。
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出版和发表有关畲族的著作和论文近百余篇。主要有:施联朱、蒋炳钊、陈元煦、陈佳宋荣:《畲族简史》(1980年)、《畲族社会历史调查》(1986年):施联朱撰写与主编的有《畲族研究论文集》(1987年)、《民族知识丛书·畲族》(1988年)、《畲族风俗志》(1989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畲族文化史》(1994年)、蒋炳钊:《畲族史稿》(1988年)、施联朱、雷文先主编:《畲族历史与文化》(1995年、朱洪、姜永兴:《福安市畲族志》(1995年):《霞浦县畲族志》(1993年)、毛宗武、蒙朝吉:《畲语简志》(1986年);浙江省民委等:《畲乡风云录》(1991年)、肖孝正:《闽东畲族歌谣集成》(1995年);雷弯山:《思维之光———畲族文化研究》(1997年)、陈国强主编:《畲族民俗风情》(1997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志》(内部发行)(1991年)、施联朱、陈元煦、陈佳荣:《畲族简史简志合编》(内部刊物)(1963年)等。2002年,我国首部畲族研究丛书出版,是现行的为数不多的研究单一少数民族的丛书之一,丛书包括了:游文良:《畲族语言》、蓝炯熹:《畲民家族文化》、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雷弯山:《畲族风情》、吴永章:《畲族与瑶苗比较研究》、谢重光:《畲族与客家福佬关系史略》。近几年的著作:2003年间的蓝炯喜的《猴墩茶人:畲族》 、 陈永成主编的《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 》、2004年雷恒春主编福州市畲族志、2005年石奕龙,张实主编的《畲族: 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吴郁郁主编的《名家写畲乡》、 邱国珍,姚周辉,赖施虬着的《畲族民间文化》等。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1.畲族族源的研究
关于畲族族源研究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在施联朱编着的《畲族风俗志》(1989年)中列举了五种畲族来源的说法:(1)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施联朱撰写的《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1983年),除引用大量的文史资料外,更从实地调查中所得到的有关畲族文化特征与“蛮”、瑶作比较分析,为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说提供一些论据。(2)东夷说。是张崇根于1987年在《畲族族源新证——畲族与东夷关系初控》一文中,把畲族源于“武陵蛮”的看法,向前推到与江淮和黄河之间的“东夷”中“徐夷”有亲缘关系。(3)“越人”后裔说。认为畲族乃古代越人后裔。蒋炳钊教授在《畲族族源初探》(1980年)中把“畲族源于古百越说”更具体地推论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汉代南武侯织这一支越人的关系最为密切。(4)“南蛮”说。认为畲族是“蛮”或“南蛮”的一支,是广东的土著民族。(5)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认为闽、越是我国南方的两个民族,闽族系福建土著,乃畲族之先民,越乃福建的客族,畲族非衍出于越族。而《畲族简史》中也提到了上述第1点和第3点,并指出,主张畲族和瑶族同源于武陵蛮的说法较普遍。 2.畲族的历史文化研究
畲族的历史文化研究也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在二十至四十年代,近现代学者对畲族的族源、语方、文化、风俗习惯等进行的研究探讨已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解放前夕,共有50多篇文章,其中有不少是高水平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如:沈作干的《畲民调查记》(1924年)、《括苍畲民调查记》(1925年);董作宾的《说畲》、《畲语十八名》、《福建畲民考略》等(1926-1927年);魏应麟的《畲民之起源与“畲”字之商订》(1932年);何子星的《畲民问题》(1933年);徐益棠的《浙江畲民研究导言》(1933年);胡传楷的《畲民传闻记》(1934年);德人Stabel(史图博)和李化民的《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1933年);何联奎的《畲民的文化人类上的新发现》(1934年)、《畲民的图腾崇拜》(1936年)、《畲民的地理分布》(1937年);傅衣凌的《福建畲姓考》(1944年);凌纯声的《畲民图腾文化的研究》(1947年)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力作,对于解放后开展畲族研究都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参考价值[9]。特别是德国学者A.Stübel(史图博) 李化民的《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比较系统地调查了景宁敕木同上畲民的族称、族源、民俗、生产、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情况,这本田野调查实录具有珍贵的资料价值。
为了研究畲族的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畲族的学者们开始关注畲族的民族迁徙。大部分的有关于畲族迁徙的研究都是根据史书记载和畲民家族谱牒的标识。蓝炯喜的《猴墩茶人畲族》讲述了一个畲族家族的变迁来源于《雷氏宗谱》。《畲族风俗志》一书介绍了畲族的迁徙过程:大约在公元七世纪隋唐之际,畲族本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宋代部分畲族陆续向闽中、闽北迁徙,约在明清时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山区。《畲族与瑶苗比较研究》一书中认为,正是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过程和延续至今的杂散居分布格局,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使得家族组织在社会生活的地位更加突出了。
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民俗学的发展加之旅游的推动,研究畲族文化方面的书逐渐丰富。《畲族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收录了有关畲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文章,如:陈国强、周立方、雷恒春、蓝万清、沈毅、胡海灵、吴刚戟、钟玮琦等泛论畲族传统文化,蓝文、蓝兴发、雷先根、王克旺等的畲族图腾文化,沈毅、张登贤、左夷山等的有关茶文化,蓝兴发的畲族竹文化,蓝静的酒文化,蒋炳钊、雷小卉、汤滔的服饰文化,萧坚、唐宗龙的民间文学,汤滔、唐宗龙的民间舞蹈,沈毅的工艺美术,雷恒春、雷耀铨、雷先根、丁献芝、傅瑜的畲族民歌,陈元煦、朱洪、马建钊、蓝荣清、雷陈鸣、张登贤,左夷山等的习俗文化,朱洪的畲族与客家文化互动关系问题的探讨,等等。其它描述畲族文化的专著也从民族图腾、民族信仰、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民族体育、生活习俗方面对畲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阐述。
3.畲族教育相关研究
对于畲族文化背景下的畲族幼儿教育的专门著作没有看到,畲族的幼儿教育未成系统只能从著作中零星的章节中截取。比如,在《畲族与瑶苗比较研究》一书第八章第一节介绍了解放前的畲族教育已趋赶汉族的发展势头。在文化程度提高的基础上,畲民登科第的人数日增,形成畲族知识分子阶层,蓝鼎元是其杰出代表。书中指出,这批知识分子由于深受儒家教育,自视为汉族。在《猴墩茶人畲族》一书中就描写了畲族家庭传统教育中的特殊手段——“歌教”,即教唱畲歌。畲歌唱本是家族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教材,这些唱本在畲民中一律公开传阅、传抄、传唱。唱本内的文字以汉字为主,兼有别字、造字和特殊的符号。唱本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历史、宗教、礼俗、文学、农事等。畲民祖祖辈辈凭依畲歌唱本启蒙,一代代通过习歌、练歌、会歌、盘歌,试问习字,畲民视唱本为珍贵而神圣的传家宝[10]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媒介。
综上所述,对于畲族的研究已由来已久,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畲族整个民族的发展及其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部分著作都集中在民俗学、人类学的领域,至今争论集中在族源、畲语等问题上。而畲族教育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基础教育,对于早期教育的研究只局限于一些著作中的小章节中。本文意从畲族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探讨畲族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从中获得对现代民族教育发展的启示。
(四)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视线投向福建省宁德地区金涵畲族乡,以其社会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特点为切入点来分析畲族幼儿教育的发展。首先用文献法收集这个乡的乡志、族谱、幼儿教育机构情况等文字资料,把握金涵畲族乡的社会历史发展脉络,了解金涵畲族乡的文化特点。关注畲族乡中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下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原始氏族“大家庭”幼儿教育、一夫一妻制家庭中的对0-6岁婴幼儿教育教养和不同场景下的教育方法、以及当地民族幼儿现代公共教育的发展情况。收集整理畲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育儿经验,同时对民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族幼儿公共教育机构的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的重点为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幼儿教育,及其畲民的价值观念,畲族乡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的改变以及文化变迁对儿童观、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方法、途径、教养者、教育内容)的影响。难点在于分析社会变迁是如何对畲族幼儿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其影响因素,并探索畲族乡的现代公共教育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幼儿教育模式之中。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运用文献法收集有关文字、电子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现场调查法选择福建省畲族聚居地宁德金涵畲族乡作为调查点进行实地调查。
(1) 文献法:
查找现有的文字资料,旨在对问题的历史、现状等有所了解。调查前收集资料对畲族的历史发展、文化、幼儿教育等方面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在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宁德市文化馆、畲族乡政府收集地方志、族谱、畲族乡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情况等资料,了解其社会变迁的过程。
(2) 现场调查法
现场调查法是获取研究第一手资料的基本途径之一,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具体性与情景性,需要进行现场调查以获取研究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本研究从福建省宁德金涵畲族乡的乡政府、教育部门及公共教育机构负责人和教师处了解畲族乡社会和公共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状况。并随机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家庭教养者(主要是母亲)对0-6岁子女教育教养方式及畲族一些育儿习俗进行访谈。实地观察体验当地畲族幼儿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二、金涵畲族乡的基本状况
金涵畲族乡地处福建宁德市蕉城区,根据2005年的福建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全乡总人口将近1.8万人,畲族人口占20%以上。畲族乡文化在历史上受着畲族文化的长期影响,曾经主宰着畲族幼儿的家庭文化。畲族独特的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区域幼儿教育的发展是我们了解畲族幼儿教育的开始。
(一) 畲族的独特文化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杂散居少数民族,在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中排第19位,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湖南、贵州7省10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而福建省是畲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福建省境内有畲族375193人
聚居区。
畲族人自称“山哈”,“哈”在畲语里是“客人”的意思,因而,“山哈”指的就是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这个名称是汉族对畲民的称呼。早在公元7世纪前后,即隋唐之际《资治通鉴》、《道光福建通志》、《临汀汇考》等书曾用不同的名称记载畲民分布的踪迹。大约在南宋末年的一些史料中明确以“畲”字作为族称,并记载了他们的多次反抗宋王朝的斗争。
对于畲族的族源,历来学者有多种说法,有主张土著的,主张外来的。根据我所调查畲族乡畲民的说法,他们都赞同外来论,因为他们的《族谱》上记载了他们迁徙的过程。
畲族所居住的地区多为山区,为“大分散、小聚居” 的居住特点。他们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水稻耕作和旱地杂粮种植的经济基础上的。畲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全国畲族一般通行双语制,与外族人交往时使用当地的地方语或是普通话,畲族内部交往用畲语,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他们的潜规则。
畲族最原始、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信仰是盘瓠图腾和祖先崇拜,世代相传着盘瓠传说。畲族称“盘瓠”作“忠勇王”。三公主是畲家的女始祖,下嫁给盘瓠为妻,是畲族女性的象征,与忠勇王一样受到畲家子孙的爱戴与崇拜。而三公主所生的三男,即盘自能、蓝光辉、雷巨佑及其女婿钟志深成为当今畲家的四大姓,即:盘、蓝、雷、钟,也是畲族远祖崇拜观念的逻辑起点[12]。除了氏族神灵之外,畲族还有与汉俗相同的信奉神灵,如天仙圣母(奶娘)、林公忠平王、五显灵官大帝、四公元帅、猎神、土主神、土地神等[13]。因而,畲族的节日多为怀念、崇拜祖先和神灵而设的,有:春节、祭祖节、观音节、乌饭节(又称“三月三”)、“林公”节、牛歇节、端午节、中秋节、尝新节、冬节。另外,畲族人民也有很多向神灵祈福的特定日子,如:农历正月十四日祈求保护妇女生育、财丁兴旺和幼日安宁的“奶娘福”。
[11],主要居住在宁德、泉州、福州、漳州、龙岩、南平、三明、莆田等地区,共有17个畲族乡。其中宁德地区畲族有159040人,是福建省少数民族的主要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畲族创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化,他们的山歌、服饰和手工艺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他们的民族艺术风格中含有汉族文化的一些因素。
畲民酷爱唱山歌,无论是各种节日和喜庆场合或是丧事,还是家中来了远方的客人,无论是闲暇休息还是谈情说爱,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感,以歌对话。过去畲家的子女在幼儿时期就经常跟着父母参加歌会,耳濡目染,到十来岁的时候就练就唱歌的本领。畲歌也是畲族人民学文化和知识的百科全书,由于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畲歌就成为了他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过去,畲歌就是畲族孩子的启蒙老师。通过唱畲歌,畲族的孩子们不仅可以接受到文化的教育,而且还可以学历史、自然知识和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
畲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特别是福建省境内的畲家妇女装束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的相对差异而呈现多样性。也就是说,可以从她们的发式和服式来判别她们是属于哪个地区的畲族。福建畲族妇女的头式就有:罗源式、福安式、霞浦式、福鼎式、顺昌式、光泽式和漳平式。畲族妇女的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凤凰装”。相传三公主出嫁时就是头带帝后娘娘所赠的凤冠身穿凤衣,祝福三公主像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吉祥如意,之后三公主把自己的女儿从小打扮成凤凰的模样,待女儿出嫁时,美丽的凤凰衔来五彩斑斓的凤凰装。因而,畲族的女儿出嫁必穿凤凰装,代表万事如意吉祥。
畲族的民间手工艺品有别致的刺绣、精巧的编织和剪纸。畲族妇女喜欢在衣服的领子、袖口、衣襟边和围裙上刺绣各种花鸟和几何纹样,用色多属原色类和第二次色类,色彩对比鲜明强烈。而她们编织的彩带,既是生活用品又是精湛的手工艺品。彩带又称合手巾带,用文字、万字纹、自然花纹做装饰。织彩带是畲族姑娘必学的手艺,当时小姑娘五、六岁起就跟在母亲身边编制彩带,作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另外,由于畲山遍布竹林,畲族人民就地取材编织出屏风、挂联及枕、席、笠等竹编手工艺品。而畲族的剪纸,亦称刻纸,以黑白组成对比,线条流畅,内容大多表现花鸟、走兽、人物、吉祥图案等形象。由于历史上畲、汉两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畲族的民间手工艺品的风格、花样和种类都吸收了一些汉族的艺术传统。
畲族的传统体育也是源远流长,极富民族特色。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来源于祭祀祖先、生产实践、对敌斗争,有少数受汉族的影响。宁德畲族中主要流传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畲族拳(流传于金涵、七都、九都、八都等一些畲族聚居的村落)、舞龙头(畲民用以纪念民族图腾)、舞铃刀(由驱鬼待平安仪式而来)、打尺寸(尺,代表断弓,寸,代表残矢。相传将领兰奉高,以断弓横扫敌人的乱箭而获胜。之后,畲族的子孙世代都训练弓击
[14]乱箭的本领,每逢节日或农闲之时就围在空地打尺寸,久之形成一种文体活动)。另外
畲族还有一些游戏性的体育活动,如虎抓羊、猴抢蛋、扭扁担、扳凳头等等。
(二)福建宁德金涵畲族乡简介
金涵畲族乡是宁德市蕉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成立于1985年1月,位于蕉城区西北部,距市中心西北侧2.3公里。明清时期,金涵乡属宁德县安东乡陵山里四都一图地。民国27年(1938)属宁德县第一区。民国32年,宁德县濂坑乡及蕉城镇金涵保地。中华人
在我国,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的内外环境不断更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有必要认识清楚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现状和问题,便于每个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整,使幼儿教育
民共和国成立初区属宁德县区,1952年改属二区(区公所驻漳湾),1963年属宁德县城郊区。1966年7月撤区设金涵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建立金涵乡,1995年,改金涵乡为金涵畲族乡。全乡下辖16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8万人。境内交通便捷,104国道和304省道贯穿其中,建有福宁高速公路漳湾互通口濂坑连接线,开通蕉城金涵至罗源中房县际公路。
金涵畲族乡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3-19.3℃之间,无霜期310天,降雨量1600-2200mm,气候温暖湿润。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物产盛多。林竹方面:活立木蓄积量2.3万立方米,毛竹立足量3.3万根;茶叶方面:开发山地茶园面积3000多亩;水资源方面:分布大、小金溪和杨梅溪三条主要溪流,小金溪上游开发建有总库容量1470万立方米的金涵水库、供应宁德城区10多万人口的生活用水;杨梅溪上游建有库容量15万立方米的中前水库;大金溪上游梯次进行水电资源开发,已建有装机容量6400千瓦的金溪二级电站和正在投资兴建的装机容量3200千瓦的金溪一级电站。矿产资源方面:高岭土、花岗岩质地好,储量大,品位高,开采方便,开发前景广阔。主要特产有水稻、芋头、茶叶、毛竹、柑桔等。
金涵畲族乡辖区内有世行贷款项目——上金贝小流域红壤二期开发项目,道路、排水沟、蓄水池等配套,共发展晚熟官溪蜜柚503亩。建有闽东花卉市场,在琼堂、上兰等种植花卉基地面积200亩。特色水产养殖发展较快,通过改造水田,养殖牛蛙300亩,利用金涵水库优良水质养殖香鱼30亩。蔬菜基地形成规模,种植绿叶菜类1500多亩。辖区内建立多个家禽、生猪养殖场,年家禽出栏5万多羽,生猪1.6万多头。
金涵畲族乡辖区内布局蕉城工业走廊——上兰工业集中区、金涵第一工业小区、金涵第二工业小区。全乡共有各类工业企业90多家,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8家,超亿元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以冶金、钢材、化工、石材、木制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冶金机械配件、不锈钢、水泵、石板材、胶合板、包装纸、食品等几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金涵畲族乡教育设施配套,现有一所民族中学和7所完全小学,共有在校中小学生3400多名,教学设施能满足学生就近就读。医疗卫生设施配套,乡卫生院建有综合门诊楼,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并全面解决空白村卫生诊所建设。全乡已通公路村12个,通自来水村11个,开通有线电视村12个,14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基本覆盖全境,方便与外界联系。
早在青铜时代金涵畲族乡就有人类活动,至今已发现上兰遗址,采集标本有灰色印纹硬陶片、石锛等;辖区内还发现的历史文物有始建开唐大中八年(854)的金邶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的金涵竹林寺,建于明永乐年的金太监墓等。辖区内是畲族聚居地,经过历史沉积,形成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里的畲民保存着正宗的畲语,于1995年在金涵畲族乡的亭坪民族村建成全国唯一的中华畲族宫,是畲族同胞的朝圣地,每年的朝拜或是畲族传统节日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畲民都汇集于此。这也成为我选择宁德
下一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寄生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