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08
发布时间:2024-11-08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福建卷34)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士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答案】C
【解析】①排除,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是机器,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说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唯物主义三种类型。
2(天津卷7)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思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如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证明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A正确;D 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选; D选项错误,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选;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 A。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1(新课标全国卷Ⅰ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C】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此题材料和考查内容(意识的能动性)均为近年常考点, 1选项因果颠倒,应该是意识具有能动性所以才能反映事物本质。3属于典型错误。答案为C。
2(新课标全国卷Ⅱ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考察认识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①错误,②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入选;③忽视了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错误;④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正确。
3(新课标全国卷Ⅱ23)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意识的作用。①错误,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的多样性,形式不能决定内容;②正确,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④入选,意识的形成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4(北京卷26) 图10 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地指导实践
【答案】D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漫画宫意的能力,注意漫画的文字:几十人再多也拉不动影子,本题适合利用排除
法,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这是表述不确切,主观认识不一定能正确反映,有时候会是错误的反映,选项B不正确;漫画发挥了集体力量,但是并没有拉动影子,所以不够说服力说明C选项,A选项与题意无关,认识有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认识,但也有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是不能指导实践的,只有正确的认识符合才能指导实践,漫画要拉切影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考点定位】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安徽卷)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展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经营主体。完成下题。
5.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家庭经营调整过程的认识。针对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改”难题,国家及时强调应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发挥家庭农场主体作用。这说明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前的经营方式是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说谬误, ②错;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而不是认识, ③错,故答案为B。 6(浙江卷29).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左右的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科学家对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过程,反映了认识具有有限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故选①③,②④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中并未涉及实践活动。
[考点定位]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天津卷6).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漫画《坚持原则》讽刺一些人一味地坚持原则,忽视了从具体条件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亡羊无法补牢,C选项正确。故答案选C。
8(天津卷8)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答案】
B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思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依据图一,书中作者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理解为菜刀,并把图一称为‘刹肉图”,研究者结合图二、图三,把古人所拿东西理解为中国古伞,从而把图一称为“烤肉图”,这表明,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同一对象的认知,真理只有一个,B选项正确;A、C、D 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B。
9(四川卷7)、观察图1,下列对漫画蕴涵 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①错。③错的更离谱,
不需解释。
10(四川卷8)、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C。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①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新课标全国卷Ⅰ)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⑵《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解析:第二问考察哲学,较难。第三问属于送分,难破题,但写就给分,不容易错。
答案: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新课标全国卷Ⅰ)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A】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辩证法之矛盾特殊性,相对容易。3体现材料,4错误。2选项中主观评价成为根据过于绝对,答案选A
(北京卷) 27.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家长使孩子超负荷,导致没学到东西,说明家长没有遵循孩子成才的客观规律,选项 B 符合题意;事物不存在矛盾,是错误的表述,排除A;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 规律的知识
(北京卷)28.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 G 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 G 弦的曲子, 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① 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从基础② 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 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 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主体意思是琴家在演奏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最后还是成功了,遇到困难到最后成功说明了他遇到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困难, ②正确;他的G弦断了,但是他可以不用G 弦最后能够成功演出,说明了他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功底,④符合题意;成功的过程中不可能
避免挫折与困难,但是不是成功的基础,①错误;人的
成功需要主观条件与客观客观条件,缺一不可,③错误。
所以选项D 正确。
【考点定位】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
(福建卷)36下列与图11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
有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漫画类选择题,明确漫画的寓意,大概意思是说满树的叶子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剩下一片叶子,人们才知道珍惜,②③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选B项.
【考点定位】 漫画类,古诗词类选择题的做题方法,发展的观点。
(安徽卷)10.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体现对立统一;B 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 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微物莫全轻”体现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对。
(浙江卷)30.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诉我们
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现代智能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这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故选A;B、C、D都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
[考点定位]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重庆卷)10. 唯物辩证法要求找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A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 .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 .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答案】 D
【解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A 与题意不符;“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即做官与发财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既然做官就不要想发财了,显然,B也不合题意。C体现了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全面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出重点论,故不选;老虎、苍蝇一起打,既抓住了重点,又坚持了两点论,故选 D。
(重庆卷)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回答11 一 12 题。
11.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 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日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 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 C
【解析】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A说法错误,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属于量变,而非质变,故B不选, 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日之间的矛盾便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D不选,只有 C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之。
(四川卷)11、“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此题考查“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新课标全国卷Ⅱ)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解析】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结合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分析
(安徽卷) 38.(28分)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答案】
38.(28分)(1)矛盾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东平;
( 1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审设问可知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运用此原理分析示范区。
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材料二
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3
2.5
2
1.5
1
0.5
2006200820102012注:⑴我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⑵近年来,我国许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答案】(3)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经济建设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解析】重点在于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如何对立统一的。
(天津卷)14.(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答案】
14.(3)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 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
②关健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健,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 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本题以汽车消费为背景,用文字、图表数据等材料给出了2004——2011年间我国居民汽车消费的现状,并分析了这一现状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第(3)问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中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设问要求远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关键关橄是创新。首先,它指明了解答本题的知识范围,即以“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知识为范围;其次,在本题中它还指明了答题的大致角度,即可以从发展的实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主次矛盾和创新的作用等角度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新课标全国卷Ⅰ)22.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B】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题解析:此题考查唯物史观,考点细小(尤其劳动),问题角度有两层尊重劳动和尊重群众,故从方法上1、2和3、4中只能选一个。3过于绝对错误,根据选项可知答案选B。
(新课标全国卷Ⅰ)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由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D】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关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题解析:此题考查辩证法之联系,属于连年常考点,相对较难。3选项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1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如同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这个世界不缺乏联系,缺乏思考、想象、创新。答案选D.
(新课标全国卷Ⅱ)21.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看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解析:考查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①非哲学道理,排除;②正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是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③表明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对党的作用,入选;④错误,宣传观点不是目的,指导实践才是。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新课标全国卷Ⅱ)22.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 “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考查价值观的知识。①错误,事物的属性与功能是客观的;②错误,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属性;③④入选,子罕拒玉体现了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导向作用。
(福建卷)28、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 ,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得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最美平民彰显平凡大爱,激扬正气,感动常在体现了,应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争当时代的先铎,故选 D 项。 ①②排除,材料没体现出来。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崇高理想。
(福建卷)35.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 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强调不同情况下时代观念起到不同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②错误,观念决定,唯心主义。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社会意识的作用。故选 D 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口的关系。
(安徽卷)11.图1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①错误;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②表述错,故答案: D。
(浙江卷)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回答26-27题。
26.漫画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有
27.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问候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的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问候语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体现了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①;不同时代人们的问候语不同,这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②;③说法错误,科
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故④错误。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矛盾的特殊性
(浙江卷)28.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B
[解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表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故选B;A项是强调个人的发展不开社会;C项片面,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里的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考点定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重庆卷)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回答11 一 12 题。
12.安倍晋三的言沦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现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答案】 A
【解析】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材料中安倍晋三的言论,否认历史,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显然,这是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故选 A,其余选项均不合题意。
39 . ( 12 分)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 1 )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 《 生活与哲学 》 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 2 )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 《 生活与哲学 》 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答案】示例:同学甲的发言
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们富裕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和奋斗目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人们前赴后继,赢得了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结合学习体会,也可以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角度作答)
【解析】 本题难度大,主要是理论限制太宽了,但是也给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同样能得分,要注意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切忌空谈理论,或是材料在先,理论在后,要先摆出理论,这样在高考阅卷场才不会被秒杀。
⑴甲同学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思考;乙同学可以从个人与社会统一角度思考;丙的观点可以从联系的观点思考。
⑵本问没有百分百的标准答案,考生只要围绕中国梦或者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去论述哲学原理即可,言之有理就能得分。
(福建卷)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10分)
【答案】
( 4 ) ① 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 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解析】 哲学生活材料题,首先明确范围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其次,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最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题中消费主义是错误的价值判断,人们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其依据。
【考点定位】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9.(28分)“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结合第一组观点,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让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20分)
【答案】
39 . ( 28 分)(l)如何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激发人民创造热情;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刊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 1 ) 【解析】审设问,第一小问考查:“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有关知识”,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利益的做法:
第二小问:【解析】 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确定理论依据即可。
14.(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4)成为汽车强国是产业梦,成为“有车一族”是家庭梦,青年学生也有自己的梦。青年学生的个人梦想无论多么色彩斑斓,都只有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中才能实现。请分别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知识,探讨为什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6分)
【答案】
( 4 ) ( 6 分)
《生活与哲学》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或整体统帅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或个人价值的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广人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政治生活》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或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汽车消费为背景,用文字、图表数据等材料给出了2004——2011年间我国居民汽车消费的现状,并分析了这一现状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4)问属于探究型试题,要求从“生活和哲学”和“政治生活”中各选取一个知识,,说明个人梦想的实现为什么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其实质要求回答这样做的理论依据。从“生活和哲学”的角度,可以运用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知识分析,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可以运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或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等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重庆卷)l3 . ( 28 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哲学生活。
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 .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14 分)
【答案】
(4)答案示例
①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亦可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
②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是坚待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解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亦可从群众观点角度回答)
④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析】第(4 )问知识范围限定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即本题应从《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中搜索答案要点,另外,再依据设问中“增加居民收入”这一信息可知,本问主要应从社会发展规律、群众观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
14、(24分)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1)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12分)
【答案】①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3分 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