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
发布时间:2024-11-08
发布时间:2024-11-08
真得很棒
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
一、概说
近年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稳中有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全国各地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形式基本不变,但略有微调。总体来说,现代文阅读文本多样,人文性强,设题遵循《考试大纲》,注意引导考生与文本的对话。(以五个课改区为例)新课程《考试大纲》要求文学类文本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一)、文本的选择
选文的篇幅大部分在1500左右,选文语言典范,可读性强,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具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具有文学色彩与理性色彩、思辩精神有机融合的特点。
1、从文体上看,2007年仅海南、宁夏卷选用小说,而2008年则以小说为主,除山东卷选用的是散文,江苏、广东及海南、宁夏卷均选用了小说;这意味着高考不再只考散文,小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将重点放在小说与散文上,在平时的阅读复习中不能有所偏颇。
2、从选材上看,两篇外国小说,一篇现代小说,一篇当代散文; (二)、题目的设置
设题遵循考试大纲对现代文大阅读的能力要求,新课程卷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层级进行考查。
3、从试题形式上看,以简答题为主,只有海南、宁夏卷命制了一道选择题;
4、从考查的重点看,侧重于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符合文学作品阅读检测的特点,有一定的综合性;
5、最后一题都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值为6分或8分,是分值最高的题。 (三)、应考的策略
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各种文体不可偏废,对各类散文及小说的阅读都要训练。二、每个考点务必落实,依据考纲的要求训练到位。三、努力提高阅读鉴赏水平,重视整体阅读和局部阅读的关系。四、努力提高答题能力,增强规范意识,类化答题思路,提高语言表述水平。充分重视阅读量与阅读面的增大,多动笔训练。 二、考纲阐释。导航158
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接下来,我们按照考纲要求,结合相关练习,进行较为系统的复习。
1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导航160,这一般是散文的要求。
一、定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以导航中《湿湿的想念》为例)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不能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所谓“文中”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 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理解重要词语最应注意的问题是脱离语境,望文生意。
(一)、指示代词:导航160,例:《湿湿》第一段与最后一段。 (二)、潜在含义。
特定语境中的词义,是由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赋予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应着眼于具体的文句,联系上下文并紧扣文章的有关内容,结合文章背景、主旨,得出切合该词的特定环境意义的理解。
1、善于从上下文中寻找相关句子
2、善于从字面义推究其隐含意思(言外之意) 3、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看清怎么问,有什么具体要求。要准确、全面,揭示本质特征。 练:四川卷:第14题。
(三)、修辞义、概括义。导航163
准确理解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 (四)、词语的表达作用。
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一些,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 这个词好在哪里? 不用行不行? 换
真得很棒
成什么可不可以?等等。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的作用。 导航163第7。对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的理解,则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练:北京卷:18(2)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理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都属于这一类句子。 2.从结构上说,比如: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句子的含义:导航163 三、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例: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评价马克思伟大人格的一句,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应从“私敌”和“敌人”这两个词入手。“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而形成的敌人;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么句中的“敌人”就是公敌。依据上文,所谓公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这样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2.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
2
境。
3.从分析其表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比如使用了比喻等修辞的句子。例:导航166
联系全文主旨,有何深意,尤其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四、理解句子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不要人为地“拔高”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句往上加。
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
练习:全国卷1第15 北京卷18(1) (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散文、小说)导航167、181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高考试题,这两方面的都有。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从内容来看,主要考查对某一语段、某些语段、或整篇文章内容的归纳。
一、内容要点: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需要阐释能力。文章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风格,就有不同的写法。我们阅读文章,不能机械地记住这些文章中的语句,而是应当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语言转化能力”或称之为“阐释能力”,也就是能把文章中的“原文”变成自己的话。阅读作品,不仅要能够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一)、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
真得很棒
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3.注意抓住各个文段中的中心句,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
4.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有些过渡句不仅概括了前文的要点,也指出了下文的要点。 5.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二、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的归纳分析,需要综合能力。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是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它包括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整篇文章的中心等。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语言归纳出来。
文章都有中心,都有写作目的,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情感 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归纳中心思想,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归纳中心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文体,各种文体的文章表达中心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小说常通过写人记事,抒情类散文一般借写景状物,运用文体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记叙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抒情文应着重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2.研究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3.研究主旨语句。
练习:散文:重庆卷16 四川卷15 小说:导航181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散文、导航169 小说导航179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它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
3
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 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1、散文的结构思路有以下几种:
①从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现当代散文大都是流动的感情抒发,一般以感情为突破口,在文章思路上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按照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的结构。 ②从时空变化划分。时间、地点是散文的主要要素,许多散文都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组织材料的。
③从内容的变化划分。有些散文的内容是由事件、性格、品质的分类阐述组成,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从这些内容的区分中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④从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等方式划分段落层次。
2、小说,导航179 考点透视
一 层次和段落二 过度和照应三 开头和结尾四 线索和顺序
练习:重庆卷15
(五)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一、形象。
(一)概说:
1、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的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物征。譬如鲁迅笔下的河又、孔乙己、祥林嫂,茅盾笔下的吴孙甫,曹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所做的人物性格分析,实际上就是做的鉴赏文学形象的工作。 2、鉴赏文学形象的目标
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导航182)
今年18套高考试题中有5套题涉及到小说阅读,在5套涉及到小说阅读的试题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内容是各套试题的重点。这或许与小说人物形象往往是与作品主旨关系最密切有关,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命题形式及复习对策的研究应成为高三小说阅读复习的重点。
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
真得很棒
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一般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的直接描写。这种描写方法也叫“直接描写”。(《红楼梦》林进贾府、导航例子)
(1)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表、形态的描写 (2) 行动描写,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3)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4) 心理描写,指对人的内心活动、心理状态的描写。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不把笔墨用在所要描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对他周围事物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这种描写方法也叫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可分为景物衬托、人物衬托、其他。 (1)景物衬托:用写景来烘托人物形象。(葬花) (2)人物衬托:
①正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人物相类似的人物作陪衬。 ②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人物相对立的人物作陪衬。
(3)其他:通过描写主体人物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议论、评价来塑造。(贾宝玉)
3、不管作者是从正面直接塑造人物形象,还是从侧面间接塑造人物形象,这些都是在故事情节中展现的,而有一些小说在故事情节之外还有作者本人的议论,这也是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一个方法,更是一条捷径。
另外,还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此外,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要点: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什么精神或感情。
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2、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
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意象之美。
对以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中形象的鉴赏:从三个方面入手:(要点) 一是明了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 二是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三是形象的表达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若有) 同学们在鉴赏现代散文中的形象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缺乏文体判断力。鉴赏现代散文中的形象,文体判断是第一位的。如上所述,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中,判断文体是非常必要的。 2.缺乏整体把握和信息整合能力。这是同学们的通病。把握形象特点,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于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的准确判断。
3.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练习:上海7、12 安徽 15
二、语言。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语言艺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所谓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
具体评说语言在刻划人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效果。
不同的文学样式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散文语言强调整散适度、浓淡适宜,更多地强调美感、韵味,因而修辞手法的运用比较普遍;至于小说则主要用细节描写展示形象、生动的人物,当然有时叙述也强调简练。高考试题一般大多从这些方面来取材设计,当然,有时也涉及与这些语言特点密切相关的方面(如风格、感情基调、氛围特点等) (二)、鉴赏作品语言的目标
1.说出运用某种语言技巧所表达的内容(如:比喻的内容是什么?象征什么?) 2.说出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
3、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要求。具体地说,包括鉴赏文中重要的词语(含标题),鉴赏文中重要的句子,鉴赏文中重要的段落,鉴赏文章整体的语言(风格),即整体与局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鉴赏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和“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有明显的不同,鉴赏的要求
4
练习:宁夏11、13 浙江18 (二)散文的形象。(导航172)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 1、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
(1).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2).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
真得很棒
更高,可以简洁地阐述一下含义,更重要的是剖析这些语言在文中的作用。这个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对语言的鉴赏还要注意联系主题和人物(事物)形象。 (1)整体风格特征:导航173一二点。 (2)局部:词、句、段的特色、效果、作用。
A.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作分析
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鉴赏语言最忌讳的是就语言谈语言,往往用“生动、形象、强调”这
一类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
B.要分析语句的组合关系。
所谓组合关系,包括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譬如,分析动词的表达作用,一般结合着
它所带的宾语作分析;分析形容词、副词的表达作用,就要结合着分析受它们修辞、限制的中心语作分析。有时某种语言技巧是因完整的句子来显示的,就要作结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提高鉴赏的正确率。
常见作用:总结、过渡、呼应、铺垫外,还有营造氛围、烘托环境、衬托反映人物的性格等,还要注意是否使用修辞。有时,特别是在小说中,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对白的特色(与他的身份联系)导航174三四点。
练习:散文:局部:安徽16 整体:上海11 小说:宁夏12
三、表达技巧。
(一)什么是表达技巧(书上)
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我们关注的应是高考涉及到哪些表达技巧。 对于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经常考查的一项内容,只要掌握了答题的规律就不难解答这类题目。这类题目的发问模式常常是: 的好处是什么? 的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 表达效果 对此在答题时不妨这样应对:运用了 手法(技巧),—表达了 (内容),—有 效果。
答题要点:导航175
(二)下面针对在高考鉴赏题中常常涉及的点,谈谈它们的答题模式及解法。 鉴赏表达方式(导航175)
⒈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事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 (1)明确人称的作用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对话、感情交流。
5
第三人称:能直接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3)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2),明确特殊叙述方式的作用(小说186)
1)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方法。所谓“倒”,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的前面,写完结局再倒回,仍按顺序的方法写。 作用: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 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
3)补叙: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叙述。严格的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插叙。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事件和人物作补充交代,作用:对情节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一是在文章最后,作用: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线予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⒉描写:它是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待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使特点更准确、传神、鲜明,丰富内容。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相对的:工笔指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方法。它文字细密、色彩浓郁,往往借助于对比、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客观事物复杂斑斓的状貌,具体而细致地表现出来。在小说中常用来写景和展示人物心理。) ⒊抒情
⑴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抒胸臆”。即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爱恨褒贬,毫不掩饰。抒发感情淋漓尽致。
⑵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间接抒情的作用是含蓄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揭示文章的主旨。 例:浙江:《乌米》19 湖北卷《雾》16
修辞方法类。常见修辞及作用。(渗透在鉴赏语句中)
比喻:形象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本体、喻体) 拟人:使事物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有情趣。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表达感情更强烈。 对偶:整齐、节奏感;表意凝练。
排比:增强气势;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突出强调。
表现手法类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176
真得很棒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小说187)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表达强烈的感情。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联想:丰富思想内容,从而使文章语言更加丰富多采、生动活泼。 篇章结构类(176)
从文章结构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 开头:开门见山,点题立意(照应标题),引出下文,铺垫伏笔。 结尾:归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加深、升华主题,发人深思。 2、 详略主次:详略的安排是为中心主旨服务的 3、 行文线索:贯穿全文
4、 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照应、正文与标题照应等) 5、伏笔悬念的设置 (小说187、188)
例题:江西《朦胧的敬慕》18 江苏卷 《侯银匠》12、15 (三)、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
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试题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如:比喻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如何照应 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 (四)、鉴赏表达技巧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着分析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 2.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
在作品中,技巧都是凭借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技巧要同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相结合。
(七)推断想像 个性探究
二、个性探究
考查考生从不同层面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要求结合文本探讨作品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点,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属理解性探究。 (一)关于探究题的几种主要形式: 1、信息筛选类
08山东实用文: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2、深层含义类
08广东实用文: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周三的练习:为什么题目叫“不成样子的怀念” 3、个性解读类
08广东小说: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观点分析类
06江苏卷: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08宁夏两类文体: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5、写法探究类
08江苏卷: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08山东散文: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二)关于探究题的命题与解题要点: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立足文本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基于背景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力求个性 三.练习: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18 安徽《我与地坛》17
一、推断想像。导航177
应注意的问题:
1.推断的和想象的根据要充分
这“根据”就是原文的内容。原文的内容是推断和想象的前提。前提条件必须充分。如果不充分,推出的结论便不可信。(这称为推断有“据”。)
2.推断要合乎逻辑
这里所说的合乎逻辑就是符合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指符合推理的规则。如果用因果推理法,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如果用类比推理,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可比性,如此等等。这称为推断要有“理”。请参见典型题分析。
6
(八)专题总结
真得很棒
一、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先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结合题目具体阅读。 (二)、先确定答案范围,再筛选、整合信息。 (三)、善于联系上下文(观点往往紧靠材料)。 (四)、看清题干要求,题干怎么问就怎么答。 (五)、注意文章开头结尾,段首段尾的总结句。
(六)、注意文章的标题和注释,以此了解相关背景,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文章的主旨。在记叙文、散文中常可作线索或抒情的主体。 2、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或者提供有关信息。 二、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一)、观其大略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常见做法:一、舍偏取正法;二、分层归纳法。舍偏取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体到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 (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三:练习巩固。
小说:广东《河的第三条岸》
散文:福建《吟风》 湖北《雾》
灵活补充:小说浙江《乌米》 散文江西《朦胧的敬意》
7
下一篇: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神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