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处以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4-11-08
发布时间:2024-11-08
泰兴市西城中学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2015.12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北风咆哮着将叶子从枝头拽下,叶子却在空中piān然起舞了,那奔放的热情,和着北风的脚步,让人眼前liáo乱了。这宛转的风姿,让北风似乎也为之沉醉,为之安xiáng。悄然间,天地重归静mì。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一个不读书的人,他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以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 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C.“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嗔怪道。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阅兵式后,习主席和俄罗斯普京、韩国朴槿惠谈笑风生,记者抢拍下了这一和谐画面。 ....
B.每到节假日期间,鼓楼步行街上人群熙来攘往,热闹非凡。 ....
C.前段时间,天津发生了危言耸听的爆炸事件,爆炸事件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
D.幸得检查官明察秋毫,让沉冤多年的案件得以水落石出。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
A.自古以来,泰州人才辈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就是泰州人。
B.一个人要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课文原句。(9分,①-⑤每题1分,第⑥题4分)
①安不忘危, 。 ② ,无以至千里。
③ ,有容乃大。 ④ ,隐天蔽日。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
⑥秋,一个感性的季节。皓月当空,王建对月怀远,化无形为有形,将思乡之情抒发得如此蕴藉深沉:“ , ”(《十五夜望月》);长空万里,刘禹锡虽挫不馁,借景抒情,将凌云壮志唱响寰宇:“ , ”(《秋词》)。
6.名著阅读。(4分)
他要当海盗!对啦,当海盗!这一来,他的前途明明白白地展现在他的面前,闪耀着难以想象的光彩。他的声名将传遍世界,使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打颤!他将驾一艘长长的、吃水很深的黑色快船, 号,船头飘扬着他那面令人胆战心惊的旗帜,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驰骋!
①本段节选自《当海盗去》,主要运用了 描写手法,展现了主人公汤姆想象自己当海盗的情景,其中汤姆将想象中的“黑色快船”取名 。(2分)
②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2分)
7.语文实践活动。(6分)
①学校“青蕴西城”广播站近期准备做一次关于我校学生阅读书籍相关情况的调查,如果你是广播站的小记者,你可以到学校图书室的( )调取相关数据。(2分)
A.阅览室 B.借书处 C.书库
②在调查的过程中,你发现我校学生文学类书籍的阅读量偏低。针对这种情况,你准备建议广播站的编辑老师开辟一个文学专栏,播送优美文章,以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该如何说最合适?(3分) ③请你为这个专栏拟一个名称 。(1分)
二、阅读理解(共31分)
(一)阅读杨巨源(唐)的《城东早春》一诗,完成第8题。(5分)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①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8.①“绿柳才黄半未匀”和“草色遥看近却无”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做简要分析。(2分) ②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吕蒙正不计人过》一文,完成9~12题。(13分)
①②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习政事,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是
③④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
⑤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 若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
之何损? 时人皆伏其量。
【注释】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②朝士:中央官员。③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④诘:责问。⑤穷问:彻底追究。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是小子亦参政耶 ( ) ②罢朝 ( ) ..
③蒙正遽止之 ( ) ④故不如无知也 ( )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若知其姓名
A.先自度其足 (《郑人买履》) B.遽契其舟(《刻舟求剑》)
C.使其冲烟飞鸣(《幼时记趣》) D.飞漱其间(《三峡》)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同 列 犹 不 能 平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若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2分)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2分)
12.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2分)
(三)阅读葛闪的《爱是一朵无声花》一文,完成13~16题。(13分)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 雪人 ,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她走近窗口,轻声问: 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 多少钱? 她弱弱地问。
⑧ 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 你要发电报? 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 嗯, 她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楞。接着,她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 我儿.....
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大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⑾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 我问她, 字数越少,越省钱。 我提醒了她一句。 ⑿她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 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 她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 十七八个字,是吧?
⒀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 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⒁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 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⒂我笑了: 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 我特意在 六毛 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⒃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 六毛 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⒄ 不! 她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 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 她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了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妇人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 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⒅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妇人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⒆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
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摘自《读者》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妙处。(3分)
接着,她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
着的平整的毛票子。
15.选文第4段和第8段两次写到老妇人的衣服,有何用意?(2分)
16.阅读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文字,结合上下文,试分析它们在写作手法和表达内容上的不同。(6分)
【选文】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链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鲁迅《社戏》)
三、作文(40分)
17.生活中,总有一种情感让人珍藏于心,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感佩于心,总有一种精神让人铭记于心。请以 让 常驻心灵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横线上可以填写 友善 、 勇敢 、 快乐 、 豁达 、 友情 、 爱 等;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题
号 3.不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场
考
4.书写工整规范。
答
号 试要
考
线
不
名内
姓
订
线
级
班封
装
密
座位号6
题
号
场
考
答
号
试要
考
线
不
名内
姓
订
线
级
班封
装
密
泰兴市西城初中初一语文期中试题答题纸 2015.12.1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 )(2分) 3.( )(2分) 4.( )(2分)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共9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 。 6.名著阅读(共4分) ①(2分) ②(2分) 7.语文实践活动(共6分) ①(2分)( ) ②(3分) ③(1分) 二、阅读理解(共31分) (一)(共5分)
8.①(2分)
②(3分)
(二)(共13分)
9.(1)(4分) ①( ) ②( ) ③( ) ④( )
(2)(2分) ( )
10. (1分) 同 列 犹 不 能 平
11.①(2分) ②(2分)
12.(2分)
(三)(共13分)
13.(2分)
14.(3分)
15.(2分)
16.(6分)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翩 缭 详 谧(4分)
2.A(2分)
3.C(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句中的消息是真实的消息 )(2分)
4.B (A 项主语“故乡”与宾语“泰州人”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D项成分残缺,缺“增强”的宾语“意识”。)(2分)
5.①安不忘危,盛必虑衰。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①心理描写 风暴之灵 (2分)
②是因为他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由此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或反映了汤姆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答和蓓姬闹矛盾得一分。
7.①B(2分) ②注意称呼,言之成理即可。(3分)
③示例:佳作欣赏、漫卷诗书、书海拾贝等。(1分)
8.①两句诗的作者都是通过描写富有早春特点的景物(才黄的柳叶、若有似无的草色)来展现早春清新、淡雅、可爱的特点。(2分)
②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前两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后两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后两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手法1分,内容1分,情感1分)
9.(1)①这 ②结束 ③立即,匆忙 ④所以
(2)B(2分)
10.同 列/ 犹 不 能 平(1分)
11.①(我)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②略。(4分)
12.作为宰相的吕蒙正有“不记人过”的心胸,懂得容人之过的道理,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译文】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他熟悉政事,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与谋划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似的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僚)查问。退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我)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当时在场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气量)。
13.23年前的一个雪天,一位老妇人到邮局给儿子发电报,嘱咐远在东北参军的儿子添加衣物(1分),并坚持要在电报上加上“妈妈想你”四个字(1分)。
14.细节描写或反复(1分),强调包了很多层纸,可见老妇人因钱的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1分),和下文老妇人坚持加上“妈妈想你”四个字形成对比,体现了老妇人对儿子的思念(1分)。
15.老妇人身上衣服的寒酸和选文第12段嘱咐儿子添加衣物形成对比(1分),体现了老妇人对儿子的关爱(1分)。
16.选文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运用比喻、夸张(1分),极力描绘风雪之大,天气之寒冷,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1分),衬托出老妇人冒着严寒到邮局发电报,嘱咐儿子多添衣物的艰难,表达了老妇人对儿子的关爱(1分)。
链接材料除了视觉、触觉,还从嗅觉、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1分),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文字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衬托出我去看社戏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和对江南农村美景的热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