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资现金流识别与成本估算
时间:2025-04-10
时间:2025-04-10
ENGINEERING ECONOMICS
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第二章 投资现金流识别与成本估算工程经济分析程序与工程设计程序的一般联系
工程经济分析程序步 骤 活 动
工程设计程序
1 2
识别、定义和评价问题 提出可行的备选方案
1 2 3 4
问题/需求的定义 问题需求陈述与评价 可能解决方案(备选方案)的 合成 分析、最优化和评价
3 4 5 6 7
估计每个备选方案结果与现金流 选择一个或几个评判依据 分析与比较备选方案 选出最优方案 执行过程的监督与后评价
5 6
确定最优方案 交流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工程经济学
第二章 投资现金流识别与成本估算1、本章研究内容? 估算可行备选方案的未来现金流:投资额、投入运营后的 经营现金流、项目终结时的现金流
2、为什么要学本章? 工程经济分析中最困难、代价最高、耗时最多的部分就是 估算成本、收入、使用年限、残值和其它与备选方案分析 有关的数据。只有当估算的成本和收入能够代表未来将要 发生的结果时,基于此分析的结论才具有经济性。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第二章 投资现金流识别与成本估算3、成本、收入估算的难点 大多数预测项目是相对唯一,也就是说,不可能事先通过 充分相似的设计来满足同样功能要求和经济约束,因此一 般不存在完全精确的历史数据,可以不加修订而直接估算 成本和收益。但是,也可以采用与所预计产出相近的历史 数据,但必须在设计要求和预期情况基础上进行调整。 必须协调:公司多部门的参与:营销、生产、计划、会计 项目的长期性:预测的不确定性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内容 2.1 2.2 现金流量的构成 成本估算
综合估算方法
估算数据来源 估算方式
估算模型 构建成本估算关系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预备知识 企业 Aa1 a2 a3
财务会计分析
Ban
C技术经济分析
N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收入、成本、费用数据差异财务会计分析 工程经济分析
真实记录、事后成本 特定企业、特定产品 特定期间:年、月 利润分析
预测数据 特定项目、特定方案 整个寿命期 考察现金流量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一、现金流量 1、含义:
现金流量
在特定的经济系统中,在计算期内,各个时刻点发生 的现金流入(CI)或流出 (CO)的代数和; 特定经济系统:同一笔现金流,不同系统有不同含义 现
金流的表示:对应的时刻点、方向、大小。
现金:各种货币资金+ 非货币变现价值 所有权转移:实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而不是会计中 的帐面数字。如应收、应付款项及折旧、摊销等非现 金性质款项。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 2、构成: 现金流入(CI)
现金流量
计算期内流入项目系统的资金,如销售收入、捐赠收入、补 贴收入、固定资产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等;
现金流出(CO) 计算期内项目实际支出现金,如支付企业投入资金(建设投资 和流动资金投资)、销售税金及附加、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偿还、 上缴的罚款、购买原材料设备的支出、支付工人工资等;
净现金流量(NCF)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
现金流量
二、相关现金流量的确定——经济分析的基础是现金流量 明确净现金流量不是利润 相关现金流量是有无对比的增量的现金流量,而非总 量的现金流量 相关现金流量是未来发生的,而非过去发生的,即沉 没成本不应考虑 相关现金流量不能忽视机会成本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
现金流量
三、现金流量的时间选择——计算期(研究期) 含义:投资决策前,事先估计的投资周期 起点:投资决策开始实施的时点,此点之前的决策支出合并入该点。
长短: 取决于项目性质,或根据产品寿命周期、主要设备经济 寿命、合资合作期限等。不宜超过20年
风险较大者,计算期几年甚至几月。
单位: 年,月,半年或季度
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四、现金流量图 1、含义:
现金流量
借助坐标轴、箭头、时刻点及数字描述工程项目整个计算期 内各个时间点上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序列图。
2、组成: 横轴标有时刻点和时刻数字的时间标度轴,每格代表一个时间单位
长短代表现金流量的大小,方向表示现金流量性质。
箭线
向上表示现金流入,向下表现金流出。
箭头末端标注现金流量的金额数。工程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四、现金流量图 3、绘制注意事项:
现金流量
时间轴上所标注时刻表示本期期末或下期期初; 注意箭头向上表现金流入,向下现金流出; 投资一般标在期初; 从项目的整个计算期(或寿命周期)来考察;
反复检查,不要遗漏。
上一篇:平面构成基础知识总结
下一篇: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