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之忧思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之忧思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西大附小王红梅304 “评价是最刚性的导向,改进语文学科学业评价是落实小学语文卓越课堂建设中绕不过去的节点。”为时五天的培训结束了,然而杨蔚老师的讲座中这句话却令我难以释怀。是的,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评价机制本身的驱动力抵得过任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评价方式不变,无论我们怎样费尽心力帮助老师们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教育教学理论观念,都无法从根本上转变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课改十年来,我们的教材在更新,课程标准在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在更新,唯有“一卷式”的评价方式未有真正的突破与更新。单一的书面试卷测评式评价,让不少老师本能地将测试分数视为自己的脸面,自己能力的象征,从而也将学生视为为自己挣分数的工具。虽说可以改变试题的测试方向,但是这种单一的试卷测评式评价,必然激发老师急功近利的思想,从而让教学行为变得浮躁,重结果轻过程。因为学生能力的增长毕竟是一个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分数却是最直接的最显性的结果。那一节节优质汇报课或是公开课上呈现的关注学生能力与兴趣的教学行为,并没有成为老师们平时教学的常态。不少老师的思路依然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
以我校的语文教学为例,三个2+1的单元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打破了原有的僵硬死板的教学格局,这种开放而灵动的教学体系,激发了老师们创新教学方式的热情,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课型,实现了精读与泛读的有效处理,打破了课堂与课外的隔阻,真正将读写融为一体,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但是,一旦接近期末,出于完成教学任务,迎接期末测试的心理,我们的研究与创新就会戛然而止,老师们的注意力又完全聚焦于手中的这本教材,重新回归到忙于应试的繁杂而紧张的复习中。即使是在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仍有一些教研组的研究还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所谓的多样化课型也没有一贯到底,部份老师的常态教学其实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转型,多数时候还是以传统的讲读式教学完成任务。而数学,据我所观察到考试与题海战术仍是一些老师的法宝,因为这是提高分数最便捷的手段。
曾经有老师跟我谈到,为什么一年级时学生在课堂上眼睛是发亮的,到了中高段后就变得死寂。多数孩子刚入小学时,天真的心灵满怀对学习的向往和渴望,随着年级的增长却逐渐消弱,甚或消失。因为单一的课堂学习形式,机械的练习,书面测试分数的压力,这些占据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特别是期末测试的那个分数,仍旧是他们被老师家长评价的主要标准。综合素质报告单上虽然项目众多,但是最引人关注的还是那个分数。
夸张一点说,如果没有诸如科技体育等一系列活动,其它学科的调剂,语数成绩处于中差水平的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真的是单调而无望。“一张试卷”看分晓,这种滞后的评价方式最大缺陷在于失去了评价的激励机制,使学生的发展处于一种盲目的、低效的、被动状态。
叶澜老师曾说教师需要内修自省,将理念转化为引领教学行为的自觉意识,要发自内心将教学行为形成再创造的过程,要把每一节课作为一次生命的历程,一次创造的机会,等等。她的思想高度令人敬仰,但是作为普通的教师群体中,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是能立于金字塔尖的能力者吧,是少数成为精英的人才吧。一个学校,要从根本上整体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是最核心的驱动力,最本质的方向标。
今年小升初考试取消,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钟声。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如何保障我们的教学质量不下滑,不掺水份?唯有改变我们的学业评价方式,因为它是最刚性的导向!同时,这也正是我们每所学校突现办学特色的契机!只不过,这个契机让人望而生畏,学业评价的改革,相比课改中所有研究的项目而言,它是最复杂,最庞大的。虽然国内已有了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这样的先行者,可是要拟定符合地方区域性,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符合课题研究方向的,真正推动学生发展的……这样的评价体系,非一人之力,非一校之力能为之!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冲击下,许多地方正在尝试着实行多样化与综合性的评价体制。
毫无疑问,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改革已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之境。然而这样的愤悱之势最终促使我们的小语得以彻底蜕变,最终破茧成蝶!到那时,课题的研究会迈着更轻松自如的步伐迈入我们的课堂,融入我们的常态教学中,全面推动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
上一篇:企业发展的定位与选择
下一篇:简介商务PPT模版(橙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