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文剖析(2)

时间:2025-05-02

目理自陈。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是从山水游赏中体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谢安:“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则是抒发万物浑一,不辨彭殇的玄理,大致相当于《序》后半部分的内容。]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①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②之盛,所以③游目④骋怀⑤,足以极⑥视听之娱,信⑦可乐也。(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抬头观望宇宙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大地万物繁多,用来纵目远眺,舒展胸怀的景物,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①惠风:和风,春风。②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③所以:用来 的景物。④游目:目光由近及远,随意观览瞻望。⑤骋怀:驰骋想象,开畅胸怀。骋,chénɡ,奔驰。⑥极:穷尽。⑦信:实在,确实。)[这一段先描写集会之日的晴和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透露出天时地利人和的吉日喜庆、其乐融融的气氛,再写“仰”“俯”之所见,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抒发了作者和与会之人的喜悦心情,一个“信”字把集会的欢乐之情推向了高潮。]

以上两段文字,记述这次盛会概况,写天地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在这里尽情抒发了生之快乐,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第一段第一层交代聚会和结集缘起,是叙事;第一段第二层和第二段均为两句,写法相同,前一句写景,后一句议论抒情。其中都有“足以”二字,与会者的欢乐之情隐含其中。从全文看,这一部分属于记叙,作者的意图是从叙入手,极写生之乐,以此为下文抒发死之痛作铺垫。

夫①人之相与②,俯仰③一世。(人们相互交往,生活在一起,一俯身一抬头很快就度过了一生。①夫:fú,句首发语词,引起下文的论述。②与:结交,亲附。③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人生过得很快。)[以伤感生命的短促起笔,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值得注意的是,从结构上看,这个句子还巧妙地衔接了上文。“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上文已见,由此承上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天衣无缝,自然之极。]或①取诸②怀抱③,悟言④一室之内;或因⑤寄所托⑥,放浪⑦形骸⑧之外。(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面对面畅谈各自怀抱;有的人顺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自由放纵地过生活。①或:代词,有人。②取诸:取之于,从 中取得。③怀抱:胸怀抱负。④悟言:面对面交谈。悟,通“晤”,面对面。⑤因:依,随顺。⑥所托: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⑦放浪:放任旷达,不拘形迹。放、浪二字意义相近。⑧形骸:身体,形体。)[在这个句子里,作者把人们的生活态度概括成两种形态,前者即下文所说的“静”,后者即下文所说的“躁”,以此为切入点,引出下面的感慨。这里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只列出这两种人呢?原来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当时的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他们都以老庄玄学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而老庄玄学既可以使他们崇尚自然,宅心玄远,变得虚静,但也很容易由虚静变成放达,成为礼法的挑战者。所谓静

《兰亭集序》课文剖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