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
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机械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 的特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
机械唯物主义
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以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社会历史以及认识问题等的一种特定形态的唯物主义哲学。它产生于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机械唯物主义具有很大影响,成了反抗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禁锢、思想解放的有力武器。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用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和现象;用纯粹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不懂得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这些特点形成了这种唯物主义特有的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指在社会历史观点上陷入了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出现跟当时以下情况分不开:(一)当时自然科学中只有机械力学发展到较为完善的地步,其它科学还处于幼稚状态中,因而形成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
了用机械力学观点去说明一切现象的情况;(二)当时自然科学正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是著重分门别类和分析实验的阶段,这就易于使人养成用孤立、静止、不变观点看待事物和现象的思维习惯;(三)机械唯物主义作为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不能不受到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