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1]
时间:2025-02-21
时间:2025-02-21
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内容提要: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自觉维护
法律权威。但现代大学生仍存在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观点偏差、
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现象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高校应注重《法
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
维护法律权威。
关键词:法制观念,认知,教育,成长
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
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前言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
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
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
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
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
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
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
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
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
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
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的法律虚
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
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
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
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
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
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
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
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
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
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
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
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
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
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
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力,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通过一些资料表明当今大学生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法 律知识水平依然较低。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 的可能。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众所周知的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 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下一篇:工程项目投标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