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了解浓、稀硝酸的氧化性。 3.了解硫酸和硝酸的重要用途。
基础知识梳理一、稀硫酸的性质 稀H2SO4作为一种常见酸,具有酸的通性。 (1)电离: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H2SO4===2H++SO42-。 (2)性质:具有酸的通性。 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色。 ②与碱反应生成 硫酸盐 和水 : H2SO4+Ba(OH)2===BaSO4↓+2H2O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H2SO4+Na2O===Na2SO4+H2O ④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Fe+H2SO4===FeSO4+H2↑ ⑤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二、浓硫酸的性质 1.脱水性 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 原子个数比2∶1的比例脱去。 (1)实验操作:
(2)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 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固体,放出有刺激性 气 味的气体,品红溶液 褪色。 (3)结论:浓硫酸具有 脱水 性,且能氧化 碳单质,同时自身被还原成 SO2 。
2.吸水性 (1)原理:吸收游离态的水或结晶水合 物中的水。如:气体中的水分子。 (2)应用:用作干燥剂 ,常用盛有浓硫 酸的洗气瓶干燥某些气体(如图)。
(3)应用范围:浓硫酸不能干燥 碱 性气 体(如NH3等)和强还原性的气体(如H2S等)。 但CO、H2等还原性气体不与浓硫酸反应, 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3.强氧化性(实验4--9) (1)与金属的反应 ①与Cu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a.试管中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 b.试 管中的品红试液 褪色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色但不褪色,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 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溶液变为蓝色。化学方程式为: △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与铁、铝的反应(P102) 常温下,铁、铝等虽然能溶与稀盐酸 或稀硝酸,但铁、铝等表面被浓硫酸氧化 为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阻止了酸与内层 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 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
(2)与非金属的反应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2H2SO4(浓)=====CO2↑+2SO2↑+2H2O
思考(1)Fe、Al被浓H2SO4钝化是化学变化吗? (2)浓H2SO4与金属及非金属的反应中各表 现了哪些性质? 【提示】 (1)是。常温下,Fe、Al的表 面能被浓H2SO4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 膜,阻止了酸与内部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属于 化学变化。 (2)与金属反应时,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 也表现酸性;与非金属反应时,浓硫酸仅表现 氧化性。
三、硝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 1.硝酸的不稳定性
硝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常温或光照 4HNO3 ========= 4NO2↑+O2↑+2H2O, 影响硝酸 温度 和光照 。久置的浓硝酸呈 分解的因素
有浓度 、 黄 色,是由于 HNO3 分解的 NO2 溶解在其中的缘故, 因此,硝酸应盛放在 棕色试剂瓶 中并置于阴暗处。 久置变黄的硝酸可向其中通入 O2 除去其中的 NO2, 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
2.硝酸的酸性 硝酸是一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 HNO3=H++NO3-。 (1)与指示剂作用:稀HNO3使紫色石蕊 试液变红色。 (2)与碱反应:HNO3+NaOH NaNO3 + 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HNO3+CaO=Ca(NO3)2+H2O (4)与弱酸盐反应:2HNO3+
=
Na2CO3=2NaNO3+H2O+CO2↑
四、硝酸的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1)实验:实验前,准备 好与试管配套的、事先已系上 塑料袋的、带导管的胶塞。实 验时,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 浓、稀硝酸后,立即塞上上述 已准备好的胶塞(如右图所示), 可观察到铜片与浓、稀硝酸反 应的现象,生成的气体进入塑 料袋。
上一篇:向 PLC课程设计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