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课件(精品 值得参考)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第三章第一节 第二节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热处理的定义:将固态金属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 、 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钢的热处理不仅可以改善其组织和性能,还可以改善 其加工性能。更重要的是赋于零件的最终性能的关键工序。 不少零件加工成形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而是必须进行热处 理后才能使用。 本章主要介绍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常用热处理工艺方法 及其应用。 热处理方法很多,根据工艺类型、工艺名称和实现热处 理的加方法、将热处理工艺分为两类。 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热处理的工艺要素是温度和时间。任何热处理过程都是 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的。因此,要掌握钢的热 处理原理,主要就是要掌握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规 律。温 度 加热 保 温 冷却
0 图3-1 热处理工艺曲线
时间
热处理的任务是通过改变钢材的组织,来改变钢材的性 能,以满足使用要求的。一般都有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 使常温组织变为高温组织--奥氏体。然后在冷却过程中使它 向要求的组织转变。因此,奥氏体在形成过程中,其成份、 晶粒大小等,将直接影响热处理的效果。为此,了解奥体的 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是很重要的。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转变(形成)过程。 其转变过程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1.奥氏体(A)晶核的形成 2.奥氏体(A)晶核的长大 3.残余渗碳体(Fe3C)的溶解 4.奥氏体(A)的均匀化
注意:(1)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到AC1-AC3(或AC1ACcm)之间时将分别得到“A+F”和“A +Fe3C”组织,属 不完全奥氏体化。只有当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温度时, 才能完全奥氏体化。 (2)在实际生产中,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热处理 后的组织与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热处理加热时奥氏 体晶粒越均匀、细小,冷却后的组织也越均匀、细小, 其强度、塑性和韧性比较高。因此,应合理选择钢的化 学成分,并控制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冷却方式直接影响着钢的相变(决定热处理后钢的组 织和性能)。 需要热处理的零件,加热以后的冷却方式有以下两种: 1)等温冷却 把加热到奥氏体的钢先以较快的速度过冷到A1线 以下的一定温度,然后保持此温度,使奥氏体恒 温进行组织转变,当组织转变结束后再继续冷却 到室温 2)连续冷却 把加热到奥氏体的钢先以某一速度(在一定介质 中)冷却至室温,使奥氏体在A1
线以下的连续冷 却中发生组织转变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 1)过冷奥氏体(A)
在A1温度以下还没有转变成其它组织的奥氏体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过冷奥氏体在A1温度以下不同温度等温转变时, 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二、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 1.高温转变的产物(727 ~ 550℃ )→珠光体 2.中温转变的产物(550 ~ 230℃ )→贝氏体
3.低温转变的产物(≤ 230 ℃)→马氏体 (碳在α -Fe中的饱和固溶体)
三、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曲线
注意:同一成分的钢在冷却时,由于冷却方式的不同,奥氏体被过 冷到不同的温度,将转变成不同的组织,体现出不同的性能。
第三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有几种热处理工艺。 2.掌握各种热处理工艺有何异同,如何操作 ,及其目的。
重点分析:各种热处理工艺操作方法及其目的。
整体热处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火焰加热法 感应加热法
热 处 理
表面热处理
激光加热法 化学、物理气相沉积
化学热处理保温 温 度 加热
渗碳、渗氮、多元共渗
临界点
冷却
时间
预先热处理
消除前道工序的某些缺陷,为 后续工序做准备的热处理 比如:退火、正火等
热 处 理最终热处理
获得零件所需要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比如:淬火、回火等
一 、钢的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然后再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 工艺。
根据钢的成分和退火目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退火方法,常用的 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普通退火);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 去应力退火(低温退火)等。
完全退火 方法: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线以上30—50℃, 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冷却)。
退 火
球化退火
方法: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到AC1线以上 20—30℃,保温后缓慢冷却。
去应力退火 方法:将钢加热到AC1线以下,保温后缓慢冷 却。
下一篇:城镇供水管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