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重点罪名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老师强调的重点罪名、常见罪名、罪名辨析,国家司法考试容易出现的知识点,常考知识点总结
危害国家安全罪
提示:本章犯罪均应剥夺政治权利(死刑,无期,危害国家)
可以附加没收财产
死刑七罪,无死刑五罪,(其中叛逃罪最高刑10年,其余四个最高刑15年)
危害国家安全罪:
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行为
特征:构成要件行为的提前性,错综性
犯罪行为阶段的混合性
具有勾结外国,境外背景的从严处罚
处罚比一般的严厉
构成要件:侵犯客体:国家安全(主权,领空,政权,制度)
客观方面: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犯罪主体:多数一般主体,少数特殊主体,无单位犯罪
主观方面:故意,绝大多数直接故意
102-113 ,12条文,12罪名
背叛国家罪: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客观:勾结外国,危害主权领土完整安全
主体:我国公民
分裂国家罪: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
特征:客观上实施了以上行为
本罪属行为犯
分裂国家:抗拒中央统一领导管辖,将我国领土割裂出去,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将某一民族从统一的民族分裂出去。
武装叛乱罪:勾结外国,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行为。
武装暴乱罪:国内人员独立组织策划实施武装暴乱行为。
颠覆国家政权罪: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主体:窃取党和国家重要权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影响的野心家阴谋家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罪:境内外组织,机构或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个人实施前六罪的行为
犯罪是特定的,帮助行为独立成罪
特征:客观方面,资助行为,仅限于提供经费场所物质,如果参加具体犯罪以共犯论处。
主体:境内外组织机构直接负责人或个人
主观方面:故意
叛逃罪
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密秘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 履行公务期间:从任职起到解职止的期间
叛逃境外:通过非法途径出境投奔境外组织机构
在境外叛逃:不同于滞留不归,行为人属合法出境在境外投奔境外组织机构。
间谍罪
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炸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特征: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任务,
为敌人指示轰炸目标
国家机关人员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任务的,数罪并罚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非法提供
老师强调的重点罪名、常见罪名、罪名辨析,国家司法考试容易出现的知识点,常考知识点总结
行为方式:窃取,刺探,收买,提供
犯罪对象:国家秘密,情报
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提供
区分间谍罪:为谁提供
资敌罪: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进行帮助他人
主体:中国公民
区分资助:资助对象不同,敌人-背叛颠覆
物品不同,武器装备-普通用品
危害公共安全罪
故意或过失地危害不特定或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的行为 侵害客体:公共安全:不特定、大多数
客观方面: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故意:只要实施行为足以危害安全,危险犯
过失:必须造成严重后果,结果犯
主体:多数一般主体,少数特殊主体
主观方面:故意,过失
114-139,共26条文,总计47个罪名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罪: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等对象燃烧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对象:体现着公共安全的财产(包括私有财产)
燃烧对象:主要是财物,也可能是财产以外的对象
注意:烧毁自己财产或自焚行为危及社会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
主体: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放火动机可能影响量刑,不影响定罪
认定:根据犯罪结果正确选择法定刑
区分既遂未遂:通说“独立燃烧说”对象能够独立燃烧,
区分一罪与数罪:用放火等方法杀人,危及公共安全,成立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没有危及公共安全,只成立故意杀人罪
用放火等方法伤害他人或过失致人死亡或毁坏他人财物,危害公共安全,成立放火罪,否则,分别成立故意伤害致死,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毁坏财物,
行为人实施了其他犯罪行为后为了销毁罪证而放火或为了骗取保险金而放火并且已经着手骗取保险金,应实行数罪并罚。
刑事责任:114/115,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处3-10有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物重大损失。
失火罪:过失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爆炸罪:故意引起爆炸物或其他设备,装置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构成要件:客观方面,有以上行为,爆炸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不要求发生具体结果
主体:14
主观:故意
注意:行为人采用爆炸方法引起火灾,因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定放火罪
爆炸方法决堤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定决水罪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课件
下一篇:药物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