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24-11-06
发布时间:2024-11-0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绝密★启用前 命题:陈刚 审题:马依依
本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单选题(共计30分)
1: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二者的关系是( A )
A.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和适应国体 B. 国体等同于政体C.政体决定国体,国体表现和适应政体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非公有制经济是( A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社会主义性质经济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B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人们的思想觉悟
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D )
A.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B.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为( A )
A. 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爱国主义 D.团结互助
6: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
A.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7:一国两制的内涵是( C )
A.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种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C.坚持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部分地区是资本主义制度 D.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大陆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矛盾
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 )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9:党的建设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 )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B )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手段不同 D、革命力量不同
12:我国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14: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针是(D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体现的是(C)
A.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B.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
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制度更具有根本意义
1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中,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B)
A.党的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体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17: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A)
A.四项基本原则B.民主革命时期的共同经历
C.统一战线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体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是(B)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基层民主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民族区域自治
19: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最大特点是(A)
A.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B.直选基层组织领导人
C.与基层党组织相分离D.与基层党组织只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核心是(B)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1: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D)。
A. 宪法B. 民主党派参政 C. 政治协商会议 D.共产党的领导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D)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
2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B)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D.人本主义
24: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B)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5: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B)
A.政治第一,艺术第二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2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A )
A.安定有序B.社会安定 C.发展有序D.秩序良好
28: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C)
A.2002年十六大 B.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C.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 D.2005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
29: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中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D)
A. 反对民族分裂 B. 民族平等 C. 民族团结 D . 各民族共同繁荣 30: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D)
A. 改革 B. 创新 C. 执政 D . 发展
多选题(共计30分)
1:按劳分配的含义包括( ABCE )
A.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B.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D.劳动者应该获得他所创造的一切劳动成果
E.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区别是( ACE )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B.各民主党派也是执政党 C.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E.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担负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 3:加强党的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BCDE )
A. 加强党的法制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E.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A.B.C )
A.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
C.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BCD )
A.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ABCD )
A. 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AB)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群众参与 D.政务公开
8: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 (A B D)
A.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C.依法治国是关键和保障 D.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
A.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B.建设民主、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C.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D.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和完善基层直接选举制度
1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BC)
A. 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D.政策咨询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A B C D)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为”、“双百”的方针
B.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安断推进文化创新
C.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ACD)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以物质文明发展的需要为方向
C.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
D.四项基本原则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有 (A B C)
A.听党指挥 B. 服务人民 C. 英勇善战 D. 艰苦奋斗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B C D)
A .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简答题(共计20分)
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建设生态文明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统筹区域发展
第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材料分析题(共计20分)
材料1: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
材料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摘自《十七大政治报告》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1和2分析,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材料1:惠山区堰桥街道城塘村村民王涌明,因长年患重症失去劳动能力,去年全家5口人一年的收入只有1.5万元,虽略高于低保标准,但一家老小生活依然十分拮据。令老王暖心的是,今年3月,惠山区在无锡率先启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程,3000元临时救助款如及时雨,为窘迫的家庭送来了甘露。
暖心的,绝不仅仅王涌明一家。就业培训政府买单,百姓收入一路攀高,“五保”老人安享晚年,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这一年里,老百姓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样的幸福感受。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综述》,新华网,2008年10月28日。
材料2:近日,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重庆市江津区的徐云贵老人,写下平生第一篇散文,歌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原来,老人2007年患脑溢血住院用去1.2万元,却拿到了1.075万元的报销款。2007年,全国2448个县(区、市)里有7.3亿像徐云贵一样的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86%,累计受益人次接近2亿。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党和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材料3: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摘自:《十七大政治报告》
材料4: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什么?
1. [答案要点]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 [答案要点] 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正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与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3. [答案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首先,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为其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上一篇:物理竞赛 :相对论浅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