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发布时间:2024-11-06
发布时间:2024-11-06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目录
目录 ................................................................. 1
采英撷华 抛砖引玉 .................................................... 3
共产党宣言 ...........................................................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29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33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录) .............................................. 38
反杜林论(节录) .................................................... 53
谈谈辩证法问题 ...................................................... 63
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 67
矛盾论 .............................................................. 77 新民主主义论(节录) ............................................... 102 论十大关系 ......................................................... 10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录) ............................. 123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 13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136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153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 157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159 认真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 ........................................... 168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75 关于讲政治 ......................................................... 18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18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 ............................. 206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 ................................... 211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 221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 236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249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节录) ................................................................... 252
采英撷华,抛砖引玉
(代序)
组织和引导大学生认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分内之事。高等教育是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红”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持正去谬,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地认识和判断形势,在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专”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科学地提出问题,及时地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和工作实践中正确地思考、有力地行动。前者的实质是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后者的实质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二者都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用已经被证明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武装他们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江泽民同志在谈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时曾经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始终是我们党、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要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首先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和帮助人们“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我们正在进行伟大的、开创性的事业,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坚持和强调这一点,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信仰危机日渐凸显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而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学习甚至是熟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熟悉其思想,领会其精髓。
但是,如何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却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著作浩如烟海,即使是其中的经典也不下百种,如果纯粹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去阅读,往往会无所适从、不得要领,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而如果单纯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吃老师“嚼过的馍”,学生又喝不到“源头之水”,从而限制学生学习、领会原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解决这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难题,我们在原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经典著作导读》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这本《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
本着采英撷华、抛砖引玉的目的,本书在编辑过程中着重贯彻了一个“三字方针”,就是“选”、“导”、“新”。
把握一个“选”字。本书首先是一个选本,旨在帮助学生从浩如烟海的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甄别、选择出一部分经典著作甚至是“经典中的经典”加以阅读、学习,解决一个“无所适从”的问题。鉴于本书主要是作为两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配套教材使用,我们在选编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进行了各有侧重的选择: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侧重于其哲学部分,毛泽东的著作侧重于其新民主主义理论部分,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著作侧重于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部分。考虑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所选的文章总的来说篇幅短、容易读。与此同时,为揭示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的历史线索,本书选材在时间跨度上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直延伸到了当代。全书主体分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毛泽东著作”、“邓小平著作”、“江泽民著作”和“胡锦涛著作”五个部分,既便于学生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渊源和源流,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有关论述在渊源上继承创新、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此外,鉴于篇幅有限,有些其他的重要经典著作或者未能入选,或者只节选了其中的重要部分和章节,本书特意在书末附录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参考目录”,以期为那些有兴趣、阅读能力强的同学更为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一个参考和指南。
抠住一个“导”字。本书是“选读”,但更是一个“导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路线,其思想、观点和主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认识方法,始终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实际紧密结合,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历史性、实践性和现实针对性。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经典著作的现实针对性和思想观点产生、发展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孤立地、抽象地去读原著、学马列,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理论脱离实际、脱离时代与历史环境、脱离现实生活与实践活动,不但显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而且往往事倍功半、收获甚微,难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丰富内涵。为此,本书特别在收入的每篇经典著作前撰写了内容精当的学习提示,阐述本篇文献的写作背景和主要观点,作为学生学习时的“导读”。从教学改革已经取得
的成果看,这种“导读”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追随伟人足迹、重温历史风云,直观感觉经典著作的思想神韵,深入洞察经典著作的深刻内涵,其效果和意义是单纯的学生自学和老师的课堂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突出一个“新”字。与以往的选本重在收入马、恩、列、斯、毛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有所不同,本书把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新发展成果的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胡锦涛的重要论述,也收录进来,这样做,既体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开放性科学体系与时俱进的先进本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和丰富发展的历史联系,反映了其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和基本框架;又体现了编辑本书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提升其思想素养和理论水平,使之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学会并习惯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其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改革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最后,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综合吸收了省内几所高校多年两课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得到了省高教工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致以由衷的感谢。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已故的何云坤教授,本书在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经典著作选读》基础上编辑而成,他为本书的初版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劳动。如今斯人已逝,我们只能以深切的怀念,代替诚挚的敬意。
彭国甫
二00七年八月于湘潭大学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
学习提示:
《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列宁语)。
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引言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第二章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第三章集中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一些共产主义派别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及其阶级实质,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第四章论述了共产党人对待其他工人政党和民主主义政党的态度,以及党的基本策略原则。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刚刚发表,就迎来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风暴。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了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佛来米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极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各种独特的等第。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
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愈是增加自己的资本,愈是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都排挤到后面去。
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它在封建领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制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甚至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好勇斗狠,是以懒散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移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
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个世界。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
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国家了。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要证明这一点,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循环中愈来愈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吞噬了社会的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
上一篇:化工原理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