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
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成立(1840-1949,近代)
第一阶段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代表性服饰:①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②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1、服饰 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
第二阶段 特征:受政治生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代表性服饰:①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服")、绿军装
②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
第三阶段 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特征: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由封闭走向开放
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饮食 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西餐 与中餐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区别
①传统建筑:北方四合院
3、住宅 ②中西合璧:里弄
③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
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婚姻 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张婚姻自主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2、丧葬:土葬→火葬
①男子留长辫→剪辫易服
②女子缠足→迫令放足
3、其他: 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④"大人"、 "老爷" →"先生"、"同志"
⑤女子不得受教育且局限于家庭→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陆 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
2
、近代: 电车、汽车(第二次工
业革命)
海:轮船(1865年)
空:飞机(20世纪20年代)
时间成果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行车成为主要代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步工具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系统1924上海有了公共汽车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3、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的进步之处
①牵引动力的变化: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为动力);
②速度更快; ③运力更大; ④费用更低廉; ⑤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四、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2、电信 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
电话: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正面影响: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信息的传递
3、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③开阔人们的视野
④加快生活节奏
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广告,欺诈,噪声等。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①唐代:《邸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②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1、报纸 ③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④辛亥革命:《民报》
⑤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①问世:20世纪20年代初
2、广播 ②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③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①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
quot;放映了"西洋影戏"
3、电影 ②发展历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③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①问世:20世纪30年代
②中国第 …… 此处隐藏:37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