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养老附讲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一、农村养老需求增加与供给短缺
1、老龄化使农村老年人数量增加,造成了农村养老需求总量的增加
2006 年以前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五保户供养制度强调的是集体经济负责农村五保供养人员的经济支出,而在 2006 年以后,我国普 遍取消了农业税,国家民政部出台了新的《农村五保户供养 条例》,将五保户的供养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然而,这些仅仅解决的是农村极度贫困和独居的老年人的养老资金问题,在供养范围上局限于“五保户”群体,不能满足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人人数增多而产生的需求增长。2、农村养老需求呈现差异性和多层次化的趋势 “轮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儿子结婚成家后轮流承担赡 养父母或父母一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轮养老人经济不独立,只限于物质上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农村老年人已经不再 局限于传统的“吃饱穿暖”,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 长,与此同时,《五保供养条例》解决的仅仅是老年人基本生 活需求的养老资金问题,并未很好的安排具体的生活照料、 精神慰藉等服务。3、农村社会道德伦理体系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影响着农村社会道德伦理体系,“向钱看”现象的严重化、传统的“孝道”文 化的弱化、“重幼轻老”风气的蔓延,使家庭养老受到有意无意的忽视。随着
家庭养老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农村 传农村老年人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需求层次的不断变化,
统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
三、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资金投入不充足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养老资金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而由于各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非均衡,导致各地在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的非均衡,养老资金投入不足是 困扰农村社区养老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资金投入量少和老年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建立适度普惠型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二)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 从农村社区养老的基础设施类别来看,应 该包括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服 务中心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 老年人服务中心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养老 服务基础设施最普遍的还是针对于五保老人的供养机构。
(三)养老服务内容体系不完善 中国农村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国家与社区合作供给,,供给方式大多仅仅提供资金支持,而缺乏一套涵盖更广范围服务项目的体系,尤其是满足农村老 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项目不多。(四)养老服务队伍素质不高大多劳动力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养老服务培训,无 法胜任养老服务工作,很难满足养老服务队伍所要求的条件。农村社区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条件聘用高素质的服务人员,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培养服务人员。造成了农村 养老服务队伍素质不高。(五)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从农村社区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村民互助意识不强和社会对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关注不够,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养老不足。
四、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与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农村养老社会政策 中,应更多的支持和推动养老扶助计划,,,建立 起符合农村社区特殊性要求的农村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建立 集休闲娱乐与生活照料为一体的老年之家。(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多层次、多 样性的需求。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 体娱乐、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农村社区为老服 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三)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发展志愿 者队伍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扩展养老服务资源。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四)发展农村社区文化提升农村居民互助的功能通过大力发展 农村社区文化,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 增强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农村居民之间的互惠与信任,发挥农村居民互助的功能。另一 方面,发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农 村社会道德伦理体系建设,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利用乡村党 支部和村委会、农村社区服务中的活动场所,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设施引进农村社区,开展弘扬传统养老美德等 活动,形成农村社区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积雨辋川庄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