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发布时间:2024-11-06
发布时间:2024-11-06
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思潮的发展演变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思潮的发展演变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史,弄清、掌握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于学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尤为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思潮的发展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自 由放任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15世纪末~17世纪中期) 重商主义是一种以商业为本位,强调通过商业积累金银货 币,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经济发展思想。 1.时间:工场手工业时期。 2.内容: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国家要获得财富必须大力促进 产品出口以换取金银,阻止产品进口防止金银的流失。 3.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重商主义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发展阶段: 1.早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15世纪末~16世纪中期,以货币差 额论为中心(即重金主义),强调少买。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 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2.晚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期, 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以获得出超地位,增加货币 流入量。 二、自由放任主义(17世纪中期~19世纪末) 自由放任主义是一种主张对经济完全自由放任,让市场自发 调节的经济发展思想。 1.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 2.时间:工业革命~19世纪末。 3.内容: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4.原因: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封建束缚。 三、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又名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国家干预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 期,是自由放任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凯恩斯主义 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1.时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2.内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原因:凯恩斯主义是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催生的产物。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需要政府干预,以化解矛盾,维持资本主义制度。 四、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至今) 新自由主义是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的经济发展思想。 1.内容: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2.原因: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 “滞胀”阶段,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 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
由主义思潮。 比较学习: 1.比较自由放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1)相同点:二者都强调经济自由。 (2)不同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 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2.比较自由主义(包括自由放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 义。
(1)同一性: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 意识形态。这两种思潮以表面上对立的形式,成为不同历史时期西 方社会的经济统治思想。这两种思潮的对立是表面的,其阶级的同 一性是本质的。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反对工人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制度。 (2)斗争性:自由主义主张对经济生活自由放任,国家干预主义 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 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 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 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材料三: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 程的原理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此, 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 ——金斯伯格教授 《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
材料四: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 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 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材料五: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 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 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 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材料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都要对大量工业部门进 行集中管理,以应付战争之需。这种战时管制有很大的强制性和临 时性,但它确实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原因 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支撑。 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战争的特殊作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82年经济发展情况 年代 项目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50—1973 6﹪ 1974—1982 2.4 ﹪
通货膨胀率 3.4﹪ 9.9﹪ 思考:上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 滞涨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市场的调节作用,发展混合经济 伟人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又说: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 划与市场具有互补性”。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消极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加剧了矛 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1936年 时间: 1991年12月21日 形成标志:苏联新宪法的通过 结束标志:苏联解体 社会经济结构:小生产经济曾一度占优势,经济相对落后 思想文化因素:缺乏民主传统,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 原因: 农民的小农意识是其温床。 过渡时期的诸多客观因素 阶级斗争烈;恢复和发展国民经 济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需要;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 争危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斯大林个人方面的因素 特点: 高度集中 影响它使苏联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高度集权模式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 性的充分发挥,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
弊端: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 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 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 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
三。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时间 1949年10月中华人命共和国成立后,前三年是经济恢复时期。 至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期间都属于计划经济时期。 形成 客观条件: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 条件 弱,现代工业很少。 主观条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 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特点 高度集中 作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 用 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非常弱下的条件下,我国能集 与 中力量开展以156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的建 成 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 就 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 忽视商
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 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
一 、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 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 、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 、是在宏观调控上,是以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 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 手段的长处。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 经济改革体制方面进行探索。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新的运行 机制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 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