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第22卷第4期 地 理 科 学 Vol.22 No.42002年8月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Aug.,2002
文章编号:1000-0690(2002)04-0385-05
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
刘彦随,吴传钧,鲁 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占城镇村居民点建成面积的86.1%,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2%。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与问题的初步分析,提出了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应选择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地区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并将重点在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突破结构制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关 键 词:可持续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国农民约占12.6 108总人口的70%,农村占全国城镇村居民点面积的86.1%,而农业产值只占GDP的17.2%。 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已成为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与农村既是基础和优先领域,也是最具挑战和难度最大所在[1]。人类步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当前乃至今后20~30年内,中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科技与文化素质差的基本国情还难以根本改观,而且,未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还面临着食物安全、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性、农民经济收益的挑战[2],以及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来自国际贸易激烈竞争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工农之间、城乡之间逐步趋向协调发展。1999年与1979年相比,农业种植业产值比重由78.1%下降到57.5%,牧业、渔业产值分别由16.8%和1.5%上升到29.7%和10.3%。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带来了农村劳动力
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二、三
产业的较快发展。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首次高于农业产值,使得中国农村非农经济成分超过了农业经济[3]。然而,随着农村人口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与农民增收的问题日趋突出,目前约有1/4的农村劳动力仍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此外,中国人口增长与耕地锐减的反差不断拉大,农业地位与其保护措施不相配套,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传统农业产品质量与WTO贸易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亦愈益暴露,成为新时期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2 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1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中国,当工业迈入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之时,广大农村由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自身落后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的限制,并没有随之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产业化水平很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民由于积累少没有投资能力,也缺乏投资的冲动,社会资金则因农业比较效益低也不愿进入农业,致使农
收稿日期:2001-11-08;修订日期:2002-0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71007);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主干项目(CXIOG-E01-05-03)。作者简介:刘彦随(1965-),男,陕西绥德人,博士后、责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科学和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E mail:Liuys@i
地 理 科 学 22卷386
业成为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产业,迄今中国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农业产业体系,大量的农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生产、加工和销售不能很好地衔接。农业产业化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本质是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产业体系,使中国的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的同时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特点是能够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有机联系起来,把生产领域和交换领域密切联系起来,把资源利用和市场需求联系起来,同时在农业产业内部建立起合理的分工体系。因此,健全农业产业化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产业联系,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既是实现中国农业 两个根本性转变 的关键措施,也是协调解决中国农户 小生产 与 大市场 矛盾,突破现阶段农业发展所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根本途径。
2.2 重视农业清洁生产,促进农村生态化发展
1989年UNDP提出了 清洁生产 的概念,即生产的全过程污染控制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正式公认为 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随着以高度集约化和大量化学物质投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及其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在农业领域的清洁生产正在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4]。在中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增产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高投入来推动。1999年与1978年相比,中国粮食产量增长了1.67倍,而化肥、农药的使用 …… 此处隐藏:74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