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1)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二战”后初期,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那里1946-19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1800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结合这段材料指出美国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施全面“冷战” B.出台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
2.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
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 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
3.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发言中说:“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这说明日本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B.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C.追求政治大国 D.已经摆脱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4.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A.巴黎公社失败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6. 《周礼》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称“国有六职”,这说明
A.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当高
B.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
C.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被打破
D.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
7.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8.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
A.工匠优秀,原料上等 B.技术高超,不计成本
C.规模生产,面向市场 D.分工细密,管理严格
9.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
1
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10.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 最本质的现象是
A.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B.出现了工商业市镇
C.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11.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12. 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但《二刻拍案惊奇》却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反映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下列关于材料中序号所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A.①美国独立之初,经济基础及其薄弱 B.②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向工业社会转变C.③19世纪中期的中国已全面落后 D.④19世纪末德国实现了对英国的超越
15.王韬在《瀛海杂谈》中称:“自黄姑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刻相闻。濒海百里,实半赖之。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焉。”对此 …… 此处隐藏:351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