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476·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6月第50卷第6期Chin J Obstet Gynecol,June2015,Vol.50,No.6
·综述·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李小凡李广太苏星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uterine cervix,SCNECUC)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子宫颈恶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是最具侵袭性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SCNECUC的发病率低,仅占子宫颈癌的1%~3%[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SCNECUC的认识及其临床诊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一、SCNECUC的命名及组织起源
1957年,由Reagan等[2]首次报道本病,其后报道均以个案和小组病例为主,由于其发病率低,命名混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未能引起重视。1997年,美国病理学家协会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将SCNECUC分为类癌、非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类[3],其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最常见,其次为类癌、非典型类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
SCNECUC的组织来源仍有争议。Zivanovic等[5]认为,正常子宫颈上皮存在嗜银细胞,属于胺前体摄取和脱羧(APUD)系统的一部分,这些细胞具有向神经内分泌分化甚至产生多肽激素的潜能,可进一步恶变成SCNECUC。Kim 等[6]则认为,子宫颈嗜银细胞起源于子宫颈上皮非嗜银细胞。还有学说认为,SCNECUC来源于子宫颈上皮内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可能起源于子宫颈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4,7],目前认为该观点可能性更大,这能很好地解释SCNECUC合并鳞癌或腺癌,以及在子宫颈腺癌中出现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现象[8]。
二、SCNECUC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85%以上的SCNECUC患者感染高危型HPV,高危型HPV E6蛋白能够和野生型p53结合,功能上相当于p53基因突变[9]。Wang和Lu[9]报道,在22例SCNECUC患者中,17例HPV18型阳性、4例HPV16型阳性、1例HPV18和16型混合阳性,而作为对照的9例直肠小细胞癌和8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HPV均阴性。Herrington[10]用原位杂交法检测25例SCNECUC患者,其高危型HPV均为阳性,其中HPV18型阳性11例、HPV16型阳性1例、HPV45型阳性1例。
SCNECUC与小细胞肺癌一样,存在高频率的3号染色体短臂的杂合性缺失,提示两者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有相似的起因;但80%以上的小细胞肺癌存在p53基因突变,而SCNECUC则很少发生。高危型HPV E7蛋白能与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Rb)结合,引起后者降解失活,从而导致多种肿瘤抑制基因高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子宫颈鳞癌是HPV16E7蛋白与Rb结合,而SCNECUC则是HPV18 E7蛋白与Rb结合,这可能是导致两者预后显著不同的重要原因。
三、SCNECUC的临床病理特点
1.临床特点:SCNECU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2~45岁,临床症状与其他子宫颈恶性肿瘤相似,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伴腹部或腰骶部疼痛,少数患者可有神经内分泌症状,如低血糖、Cushing综合征、肌无力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但大多数SCNECUC患者在临床上缺乏神经内分泌症状,提示肽类激素在该类肿瘤多以失活的形式分泌,或产生的激素不足以引起临床症状,或肿瘤分泌的少量激素在血循环中迅速失活。SCNECUC的侵袭性强,一般不侵犯子宫颈表面上皮,而是弥漫性浸润间质,易早期进展,发生血行和淋巴结转移,半数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死率高[11-13]。
2.病理特点:大体观:SCNECUC与子宫颈鳞癌或腺癌没有明显区别,病变子宫颈正常大小或增大,糜烂状、菜花样或溃疡样生长,质脆;或向内浸润形成桶状子宫颈,质硬,表面可形成溃疡、坏死。光镜下观察:SCNECUC与小细胞肺癌相似,细胞体积小且较为一致,胞质稀少,胞核相对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常伴有广泛坏死,癌细胞以弥散方式向间质浸润,多排列呈梁状、岛状或弥漫分布,也可形成菊花形、圆形结构,部分患者可见到分化很低的鳞癌或腺癌细胞。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不一,核多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明显,可见散在核仁,胞质少,细胞内可见致密核心神经内分泌颗粒。
免疫组化法检测是诊断SCNECUC的重要辅助手段,常用的免疫标志物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Syn)、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又名CD56)等特异性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上皮性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和上皮膜抗原(CMA)、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等。NSE敏感度较好,但特异度差,CgA、Syn特异度较强,是首选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14]。3.诊断:SCNECUC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目前,临床上认为同时具备1种或1种以上的神经内分泌相关标志物和上皮性肿瘤标志物即可确诊为
DOI: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5.06.016
作者单位: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科(李小凡、苏星);煤炭总医院妇产科(李广太)通信作者:苏星,Email:suxing2000@htt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6月第50卷第6期Chin J Obstet Gynecol,June2015,Vol.50,No.6·477·
SCNECUC。
四、SCNECUC的治疗
常见类型的子宫颈癌已有标准治疗规范,但由于SCNECUC发病率较低,病例数较少,病理类型特殊,还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SCNECUC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单纯局部治 …… 此处隐藏:872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串行扫描显示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