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部曲
时间:2025-05-03
时间:2025-05-03
近代史总结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部曲
西方殖民者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中国人。从此,中国人开始从闭关沉睡中醒来,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中国近代向西方的学习是不断深入的,大体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
(一)器物阶段:1840年 —— 1894年
(二)制度阶段:1894年 —— 1915年
(三)思想阶段:1915年 —— 1921年
一: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器物的时期。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国洋枪利炮下,中国铁骑利箭不堪一击。
以林则徐、魏源、严复为代表的一群地主阶级的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来了中国军备落后、器物不及。他们明白,中国不能再闭关自守,而是应该开眼看世界,先西方学习。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林则徐主持编辑了《四洲志》,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达尔文的学说也通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被介绍到了中国。中国死气沉沉的思想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先进的中国人在器物方面对西方的学习正式开始,而它的高潮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持续了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这些在过去从未出现过的东西,这些向西方
近代史总结
学习的产物在中国落下脚来,而近代的轻工业也开始起步了。
反观这一段历史,近代中国人在器物方面对西方的学习与借鉴,这种探索对当时的中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引进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开启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未来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都在它的催化下产生。
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及认识水平的限制,无论是新思潮的推动者还是洋务派的支持者,他们都没有发现深层次的原因,他们也不可能去摧毁自己生存的土壤——封建制度,因此,这种探索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是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在更高层次,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无论是维新派还是改革派都热衷于西学,学习西方,以期中国富强。这一阶段有一明显的特点,就是冲破了洋务派单独引进技术的局限,开始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这场运动唤醒了人民的救亡意识,启蒙了人们的思想,使资本主义的思想广泛传播。然而,慈禧太后一声令下,光绪被囚,康梁外逃,六君子血溅菜市口,中国人对于向西方学习改变制度的第一次探索就这样失败了。
近代史总结
在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理念。如果说维新派还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的话,革命派就更为进步,彻底与封建主义决裂了,推翻清朝统治。但一群旧官僚混进了革命的队伍,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封建独裁没有改变,人民的生活也没有改变,而国家的耻辱却没有减少。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制度的探索又失败了。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导致探索的失败。但辛亥革命结束了千年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更进一步的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这些功绩无疑是无法否定的。 三:从民初到五四运动时期,是第三阶段。
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与混乱的时期之一,封建势力的逆流也在袭击着中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爆发了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运动前期,学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与资产阶级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目标是建立一个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设想是美好的,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而不可能实现。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这个同样诞生于西方的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开了,中国人终于从西方学习到了改造自己国家的方法。之后的事情就不必再赘述了,一个成立时只有50名党员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从此走上了重新崛起的道路。而中
近代史总结
国人历时109年的向西方的学习与探索终于修成正果。
在这一百年中,近代的中国始终没有放弃过对自救道路的探索,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向先进学习的步伐,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时代在不断发展,走在学习探索前列的阶级与派别也在不断改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但是他们都是可敬的,而当年这些先进中国人的救国热情,对祖国的拳拳爱心,前仆后继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断探索下去。
上一篇:西华大学汽车理论课内实验报告
下一篇:航空商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