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音乐欣赏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第 一 课
音乐鉴赏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 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列举、分析、讨论及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具:CAI课件 音乐设备 电脑 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歌曲。
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选自《费加罗的婚礼》,艺术歌曲,美声唱法) 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歌,民族唱法)
③《弯弯的月亮》(通俗歌曲,通俗唱法)
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
老师刚才分别用三种唱法演唱了一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通俗歌曲,不同演唱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揭示课题)
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通俗歌曲? 展示:(略)
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展示:(略)
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四、感受与体验
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何日君再来》
(2)师总结并简介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者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另一方面反动统治者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首歌正是这部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3)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弄风情。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由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分析其特点:优美的旋律和甜美的噪音和极有感染力的演唱。
(2)欣赏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分析其特点:不刻意追求声音的圆润和共鸣,强调吐字的清新和口语化。
(3)师生总结此阶段通俗歌曲风格特点。(音域不宽,短小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口语化较强,适合大众演唱。)
3.二十世纪八卡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黄土高坡》。(设问:谈谈“西北风”通俗歌曲的特点?它适不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为什么?)
(2)师生共同分析“西北风”风格通俗歌曲的特点:高亢、粗矿、民间音乐与现代摇滚相结合,音域宽广,采用“喊唱”的唱法。
4.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代表作品欣赏
(1)介绍歌曲《天堂》
这是腾格尔的代表作。在清亮的童声和宽厚的管弦乐颂歌背景下,唱出了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那里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翱翔的雄鹰、古老的马头琴。但是随着物欲的膨胀,美丽的草原如今安在?这就是腾格尔发自内心的呐喊。
(2)欣赏歌曲《天堂》
(3)分析其音乐特点:高亢、悠扬、宽广,唱腔极富激情与爆发力,粗犷而又细腻。
五、探索与讨论
1.导入“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讨论。
师: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通俗歌曲进中学课堂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你们认为通俗歌曲能否进我们中学的课堂? 什么样的通俗歌曲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谈了很多、很不错。首先我认为中学生可以唱通俗歌曲,但是我们应该唱那些格调高雅、健康向上、适合我们嗓音条件的歌曲;对于那些低级庸俗、大喊大叫、宣泄通俗歌曲或摇滚,还有那些表现千奇百态所谓情爱的通俗歌曲我们应当坚决地摒弃它。
六、激情演唱《桅子花开》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欣赏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歌曲同学们都会演唱,接下来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演唱一首歌曲,好吗?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的、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进我们的课堂。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