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开发_对新疆民族分布格局与关系的影响分析(2)

时间:2025-07-07

发活动以军屯为主,目的是保证军需后勤供应。乾隆统一新疆之后,清政府在新疆屯田的方式由单一的兵屯,发展到民屯、回屯、犯屯。嘉庆时又拓展了旗屯。这些屯田方式中以民屯为主,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正如有的学者评价道,清朝政府在新疆开发政策的实施:/及时完成屯垦方式重心从兵屯向民屯的转移,改变了新疆历史上由中央政府主持的农业开发多限于兵屯国有土地经营,兵进屯设,兵退屯撤,不能与当地形成紧密生产联系;而土著居民自发的农业生产因缺乏政权力量的支持和引导,发展维艰。由于坚持以民垦为主的开发方向,清代新疆由政府主持各种屯垦能够不断转化为当地以经济需求为原动力的民间农业生产,保证了清代新疆农业生产能力持续稳

[2]

定的上升发展。0

清代新疆开发是以农业为主的全方位开发,在/屯垦开发0的管理上,有兵、民、商、回、犯、旗屯等开发形式。在清政府以农业为中心的经营开发方针,农业生产比重的大幅度上升及北牧南农局面的打破等因素的影响下,新疆工、商、行、牧各业都呈现出兴盛活跃的局面,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农业开发不仅为各类人口提供了生活口粮,保证了基本生活需要,还直接刺激了工、商、矿、牧各业的兴起。如前所述,对铁制农具的需求,曾促进了乌鲁木齐、伊犁等处铁厂的设置,对冶铸工匠的调遣使用,促进了内地与新疆矿冶技术的交流。人口的聚集定居,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历史上一向/逐水草,无城廓0的北疆涌现出一批新兴城绩,南疆各城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3]

政权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历史发展到了清代,新疆重归祖国怀抱,清政府在新疆实行了屯垦开发政策,新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的不断加强,新疆地区的农业开发和汉族人民不断进入新疆,乃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正如史书所载:/方今丞平日久,生齿滋繁,关内之民连袂接轸来者益众0。这种趋势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符合中华民族整体与长远利益的需要,清代新疆开发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清政府实行了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政策后,许多汉、蒙、满、锡伯、达斡尔族人民源源不断地来到新疆,他们的到来,为近代新疆民族增添了新的成员。他们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辟草莱,长子孙,百无一反0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旗屯开始主要是指伊犁驻防之锡伯营、厄鲁特营、索伦营、察哈尔营所垦种之田。清政府发给以上四营八旗士兵籽种和耕畜,让他们自耕自食,担任屯垦戍边的任务。据5新疆识略6记载:/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四营除照例支给饷银外,所有口粮俱系自耕自食。0当时旗屯最有成效的是锡伯营。从嘉庆七年至十三年(1802~1808)花费7年时间,挖成了长约200里第一条引伊犁河水灌田的/察布查尔0大渠。大渠一经建成,很快就开垦了78704亩土地,从此在伊犁原野上出现了阡陌相连、村落相望的居民区。

满洲八旗兵最初并不屯田。在嘉庆年间八旗兵人口繁衍,给养困难,清政府就命令在6000名满洲兵内抽出360名闲散人员进行屯田。嘉庆七年(1802),伊犁将军松筠亲自勘查地形,组织人力于惠远城东伊犁河北疏导了一条逶迤170里的大渠,名通惠渠,引伊犁河水灌溉惠远城满营八旗之田。又引山泉水浇灌旗屯土地,获良田数万[5]96-98亩。嘉庆九年(1804),伊犁将军松筠提议八旗兵/应照锡伯营八旗屯种之制,按名分给地亩,各令自耕自食0。

其次,清统一后的新疆开发不仅使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加,而且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范围扩大,出现了多民族交错居住的局面

[7]

[6][4]

,当地经济生活和地方风貌都发生重大变

化,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

清代新疆开发不但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保卫、开发祖国西北边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西北开发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而且使得新疆民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新疆民族构成增添了新鲜血液。

首先,清统一后的新疆开发为近代新疆民族增添了新的成分,奠定了当代新疆民族分布格局的历史基础。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的进程中,新疆屯田始终是历代统治者巩固边疆

。例如,北

疆屯垦的需要使得南疆部分维吾尔族人民迁移到伊犁种地,分布之回屯。回屯是指维吾尔族农民之屯田。清政府于1760年命令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办理迁移南疆的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种地,

清代开发_对新疆民族分布格局与关系的影响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