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第一单元教学要求与计划
单元说明:
本单元共五课,以成长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
单元要求: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2用心揣摩和理解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尽可能地积累下来,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 3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
4正确地看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健康的成长。
单元重点课: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爸爸的花儿落了>>
单元难点课
2<<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应引导学生了解插叙和伏笔的巧妙运用,理解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5<<伤仲永>>一文,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字词障碍,通其大意,并强化背诵;其次应
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説理的写法,理解人的知识才能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努力起决定作用这一道理。
教学内容及课时(共计16课时):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 丑小鸭 >>
4 << 诗两首 >>
5 << 伤仲永>>
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单元测试与讲评
3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1课时 2课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内容的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解题:
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明确: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理清结构:
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3、口语表达:形式:一个 的童年(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形容词,并阐明理由)
4、思考与交流:
⑴、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时”指什么时候?(在百草园学习的时候)
⑵、“乐园”乐在何处呢?
明确: A、有趣的景物; 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品味感悟:
㈠、有趣的景物:
⒈、我们共同来朗读第二段,请大家思考: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为什么?
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要点: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⒊、分析:
⑴.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泥墙根一带) ⑵.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⑶.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都是静物)
⑷.“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写的都是动物)
⑸.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景物到动物)大家再仔细观察观察,从菜畦到桑葚,在空间高度上有什么变化呢(从低到高)“也不必说”后,鸣蝉到叫天子呢(从高到低)
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中,哪个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单是……就有……”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我们来看,泥墙根一带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呢?(从动物到静物 …… 此处隐藏:576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神秘岛阅读题及答案
下一篇:观音岩水库设计概算编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