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走近高考6修辞手法运用、语言连贯、语言得体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走近高考(六)
考点十二
修辞手法运用
1.考点解说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强调的是“正确运 用”,而非简单辨析;但正确认知仍然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考试大纲》规定了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近年高考修辞考查比 喻、拟人、对偶、排比居多。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是常 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 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 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
2.考查方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查:语言运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 法写作(造句);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
法在内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方法指要 (1)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①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 现。
②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 用,但总是喻中有代。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 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 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c.借喻可改为明喻 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2)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主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
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
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 类现象。
(4)排比与对偶的不同点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 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 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
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5)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
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4.典题解析
典题Ⅰ(2012·新课标全国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求自选话题,必须使用拟人 (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
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
不要逞强。(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 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 弃。
典题Ⅱ(2012·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
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同情心是寒夜里的一盏明灯,使夜行者明确 了方向。同情心是雨天里的一把雨伞,让雨中人得到了庇护。
典题Ⅲ(2012·天津卷)SOS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
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一个。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她既要照料七 八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妈妈们用青春和无
私的爱,使一个个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6月23日是“国际SOS儿童村日”,请你写一段话,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 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8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简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把握“儿童村妈妈”这一主体和“节日”这一时间点,抒发真挚情感。 答案 您用温暖的双手抚慰着一颗颗幼小而孤独的心灵,
您用青春的臂膀托起了一个个明天的太阳,您辛苦了!
典题Ⅳ(2012·湖北卷)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
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 那里 …… 此处隐藏:63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施工质量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