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第三版周群英著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第四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第三版周群英著
生长: 繁殖:
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 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 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 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
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 在单细胞的生物里,由于细胞小,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 又很难划分的过程。
第三版周群英著
一个微生物细胞 合适的外界条件,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
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个体的生长 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 如果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 会发生繁殖,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 群体内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
群体的生长
第三版周群英著
微生物生长:
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这一点与 研究大生物时有所不同。
群体生长 =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第三版周群英著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微生物生长: 单位时间里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Biomass)的变化 个体计数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群体重量测定 群体生理指标测定 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
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第三版周群英著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一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通常用来测定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或样品中所含微生物个体的数量(细菌、孢子、酵母菌) 1、培养平板计数法
第三版周群英著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三版周群英著
采用培养平板计数法要求操作熟练, 否则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样品充分混匀; 每支移液管及涂布棒只能接触一个 稀释度的菌液;
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 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合适,便于 准确计数;
一个菌落可能是多个细胞一起形成,所以在科研中一般用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来表示,而 不是直接表示为细胞数。
第三版周群英著
第三版周群英著
一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2、膜过滤培养法
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以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 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将膜转到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形 成的菌落进行统计。
第三版周群英著
第三版周群英著
一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3、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MPN法 最大可能数法)
对未知样品进行十倍稀释,然后根据估算取三个连续的稀释度 平行接种
多支试管,对这些平行试管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统 计,长菌的为阳性,未长菌的为阴性,然后根据数学统计计算 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数目。
第三版周群英著
一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4、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常规方法: 采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数量进行直接 计数(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第三版周群英著
一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4、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其它方法: 过滤计数:可以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 滤膜染色,再在显微镜下计算膜上(或一定面积中)的细菌数;
活菌计数:采用特定的染色技术也可分别对活菌和死菌进行分别计数
第三版周群英著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二 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1、比浊法 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 度,以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即O.D.) 表示菌量。 实验测量时应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 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第三版周群英著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二 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2、重量法
以干重、湿重直接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的测定间接推算 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外国文学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小学文明旅游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