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

时间:2025-02-23

最新教学资料•地理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

[识记—基础梳理]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盲区扫描]

[理解—要点突破]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29790066】

1.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1.A 2.D 3.D[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

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故选A。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

考向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思维流程】

4.C 5.A 6.B[第4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第5题,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第6题,B对: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A错:大量种植植物,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C错: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体现。D错:材料中说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盐度不会再升高。] [解题技巧]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

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并呈长条状分布。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①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②分异特点: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图文助记]

南半球缺失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原因是这两种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在南半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终年气温低于0℃):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理解—要点突破]

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3 .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 …… 此处隐藏:323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