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 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4-11-02
发布时间:2024-11-02
世界史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 年8 月美国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根据同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比、卢、挪、葡、意等。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成员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
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南斯拉夫成立的政治军事联盟。1955年5月苏联等八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有效期为20年。条约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就一切有关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进行磋商设立一个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和一个政治协商委员会。同年6月4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历来有苏联将领担任。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具体内容是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帮助他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阐述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
马歇尔计划
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从大背景讲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受其影响之故。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该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点计划
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因为是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故名。该计划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是当时实施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补充。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并着重阐述了第四点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这就是“第四点计划”。又称“开发落后区域计划”。前三点计
世界史
划是支持联合国、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和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 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之实。同时“第四点计划”也给美国带来了长远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作为扩张工具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本国的垄断资本带来滚滚红利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菲德尔·卡斯特罗 古巴领导人。1953年卡斯特罗领导发动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1955年他流亡美国、墨西哥在墨期间筹划“七·二六运动”。卡斯特罗1956年回到古巴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1959年1月他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卡斯特罗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后他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至今。卡斯特罗1976年起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麦卡锡主义
1950—1954年间风行于美国的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思潮,是法西斯主义在美国的表现形式之一。1950年2月9日,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发表演说,指控国务院里有共产党人。演说发表后,得到一些垄断财团、右翼社会势力和反共组织的支持。共和党人把麦卡锡作为攻击杜鲁门政府和民主党人的党派斗争工具而大力支持。从1950年3月开始,麦卡锡利用参议院政府活动委员会主席的职权,对许多组织和个人进行关于“共产主义渗透” 调查,乱扣红帽子,开列黑名单,大搞非法审讯、政治迫害,煽动反共歇斯底里,打击民主和进步力量。麦卡锡主义横行期间, 整个美国被法西斯恐怖气氛所笼罩。成千上万人以莫须有罪名受到迫害, 甚至包括政府要员和共和党内的一些人,从而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世界舆论的谴责,也遭到民主党和共和党内艾森豪威尔派的反对。1954年12月 2日,参议院以67票对22票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此后麦卡锡主义很快衰落下去。
尼克松主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任内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纲领的统称。1969年7月尼
克松发表 “关岛声明” ,同年11月将关岛主义明确归结为三项原则,1970年提出了以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为主旨的 “新和平战略” 。上述原则和战略被推广为全球外交政策。尼克松主义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尼克松主义是关岛主义及其延伸,广义的除含有狭义的内容外,还包含 “新和平战略” 的内容。广义的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美国的海外义务,从全球进攻态势转为防守态势; 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将成为一种伙伴关系; 增强实力,继续在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发挥重要作用; 缓和与苏联、中国的关系,以谈判代替战争; 世界政治呈现为美、苏、中、日、西欧的 “多极政治”等。
新东方政策
新东方政策是德国总理于1969年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它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了对美国的依赖。新东方政策的出台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
世界史
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年10月23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第二次柏林危机
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苏美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冲突事件。1949年9-10月东西德分别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柏林驻有英法军在政治经济上与联邦德国关系密切。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西柏林成为东西冷战的”前哨城”。1958年末赫鲁晓夫提出要巴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限定西方三国在 6 个月内撤军。艾森豪威尔毫不退让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柏林危机”。1959年3月赫鲁晓夫决定收回 6 个月内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期限危机暂告平息。 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是战后逐步演变形成的既是法兰西民族复兴呼声的体现也是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内容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并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纽伦堡审判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经过216次开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判处12人绞刑。纽伦堡审判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侵略战争的组织者、阴谋者、煽动者和计划执行者进行的国际审判开了将战犯押上国际法庭接受法律惩处的先河。但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少数首要纳粹分子的无罪开释或重罪轻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 东京审判 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由中苏、美、英、法等11国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首要战犯。1946年5月3日开庭审讯历时2年零5个月法庭判决25名被告有罪其中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宏毅等7人处绞刑。由于美国包庇一些重要战犯为交付审判1950年起又释放了在日服刑的所有战犯。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了抗议。
列宁格勒案件
1949年秋苏联保安机关在斯大林指示下突然逮捕了一批高级干部。随后经秘密审讯于1950年9月以“叛国罪”将沃兹涅先斯基等人判处死刑并予以执行。“列宁格勒案件”的制造是30年代各种冤假错案的翻版其目的是为了把可能成为“斯大林反对派”的政治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确保斯大林的个人权力和“斯大林模式”的稳固。
第三世界
此名词最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阶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1974年毛泽东将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归结为第三世界以为第三世界是反殖反霸的主力军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这个词在学术上主要指南部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和主体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过去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它们是维 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万隆精神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团参加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会议的成功揭开
世界史
了亚非历史的新篇章。会议及其决议被归结为“万隆精神”。万隆精神指的是亚非人民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团结战斗的精神。也是在和平共处十项原则的基础上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亚非会议谴责了旧的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秩序主张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平共处原则不仅成为亚非国家间的关系准则而且从1956年起也被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宣布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基础。进入70年代后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宣布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充分反映了“万隆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柏林墙事件
1961年8月13日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从15日起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肯尼迪看出苏联是虚张声势对美国不会构成任何真正威胁但也不甘示弱在9月命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一个高潮。 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二战后英国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新思维外交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推行的外交调整政策。其核心思想是“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其基本目标是为了苏联国内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并保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戈尔巴乔夫外交的“新思维”所带来的撤军、裁军停止对亚非拉扩张一些国家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等等对缓和国际局势、改善苏联的国际形象和处境大有益处。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戈尔巴乔夫的外交实践造成了一系列对世界和自身不利的后果。东欧剧变就与戈尔巴乔夫的这一政策有关其实行标志着苏联奉行的争夺世界的政策遭到了严重失败苏联在外交上开始沦为“二流国家”。
东欧剧变
又称 苏东剧变、东欧大革命、东欧民主化。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清晨苏联电台播发《苏联领导的声明》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身体原因而将总统权移交副总统由亚纳耶夫等八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管理国家引起了苏联民众的恐慌21日叶利钦主持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会议派代表去克里米亚将戈尔巴乔夫接回。这是一场由苏联高层领导策划的政变目的是想夺权阻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挽救处于崩溃的苏联但由于没有周密的计划又没有人民的支持最终叶利钦得利不仅没能阻止联盟的解散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欧洲共同体
世界史
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国。 欧洲共同体的基础文件《罗马条约》规定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在修改《罗马条约》的《欧洲单一文件》中强调欧共体及欧洲合作旨在共同切实促进欧洲团结的发展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苏共二十大
苏联共产党于1956年召开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在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主要在报告中批判了斯大林的七大错误个人迷信/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实行个人独裁。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上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上一篇: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三用紫外光分析仪的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