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工程技术Science8ndTechnOIogy!!Q§盥Q:塑InnOvatjOnHerald
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邓晓翔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16队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在工程施工中多采用井点降水,引起邻近建筑.管线.路面开襞下沉的现象屡晃不鲜。因此。采用井点降水要特别慎重并采取相应对策。本文详细分析了井点降水对附近环境产生危害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预防措施。关键词:井点降水
中图分类号:Tu2田灌止术帷摹沉降观测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一098x(2008)04(b)一0065一ol
1.前言
井戌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
种方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
周围或者基坑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滤水管,
配置一定的抽水设备,不间断地将地下水
抽走,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
深度以提供便利的基础施工条件。井点降
水法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
有克服流砂,稳定边坡的作用。目前国内
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集永井
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真空井点等。
井点降水法具有下列优点:施工简
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适应性强,可用
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降水后土壤干
燥,便于机械化施工和后续工作工序的操
作I井点作用下土层固结,土层强度增加,
边坡稳定性提高,地下水通过滤水管抽
走,防止了流砂的危害;节省支撑材料,减
少土方工程量等。井点降水法已成为目前
在含水透水位土层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2.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井点降水在施工中,在基坑外侧的降
低地下水位影响范围内,地基土易产生不
均匀沉降,导致受其影响的邻近建筑物和
市政设施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不同程度
的倾斜、裂缝,甚至断裂、倒塌。产生这
种危害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排水的主要作用是疏千施工基础一定
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以利于基础施工。
但是,随着孔隙水从土中被吸出而使孔隙
水压力消散或降低,随之土体被压缩、固
基土的性质,如饱和粘性土的压缩、固结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砂土固结需要
的时间则较短。由于人工降水漏斗曲线范
围内的土体压缩、固结,造成地基沉陷,这
一沉陷量随降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沉陷
的范围随降水的范围扩大而扩大。
如果降水采用真空降水方法,不仅使
井管内的地下水抽汲到地面,而且在滤管
附近和土层深处产生较高的真空度,即形
成负压区。在各井管共同的作用下,在基
使土体内的细颗粒向负压区移动,而使士
体的孔隙增大。当地基土的孔隙被压缩、
变形后,也产生了地基土的沉陷。真空度
愈大,负压值和负压区范围也愈大,产生
地基采用人工降水措施后,在基坑外
万 方数据位差,土体在动力水压力影响下,细颗粒起隔水屏幕的作用,又要防止回灌水外溢土产生移动,使土体的孔隙增大,随之产而影响基坑内正常作业。回灌与降水井点生压缩变形和沉陷。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应不少于6米,井管滤管和滤层是人工降水工作中一防止降水、回灌两进“相通”,起动和停止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滤管和滤层可应同步。回灌井点的埋设深度应根据透水以充分发挥井管的作用。其具体要求是渗层深度来决定,保证基坑的施工安全和回透性好,又能将泥砂阻挡于滤层之外,具灌效果。体反映是出水量大,出水的泥砂含量小,在降水期间,应定期对基坑外地面、反之则井管被泥砂淤塞,出水量小,或由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进行沉降于在真空和动水压力作用下,移动到滤层观测,具体要求如下:在受降水影响范围周围的细颗粒通过滤层和滤管不断地被抽的不同部位设置固定变形观测点,观测点汲,使抽出的水浑浊,含泥砂量较大,由不可少于4个 降水前应对设置的变形观于地基土中的泥砂不断地流失,引起地面测点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测量不少于2次,沉陷。测量允许误差为士lmm。降水开始后,水降水的深度过大,时间过长,扩大了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对观测点应降水的影响范围,加剧了土的压缩与泥砂每天观测一次;达到降水深度以后,可每流失,使地面沉陷增大。2—5d观测一次,直至变形影响稳定或降水结束为止。另外,在基坑内外设观察井3.预防措施定期进行水位观察,并作好记录;一般抽降水前,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内的水开始后,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前,建筑物(包括市政地下管线等)可能产生的每天观察3次水位、水量;当水位已达到沉降和水平位移。在施工前,必须了解邻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察1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地基与基次,如果在地表水补给影响的地区或雨季础的详细情况,如影响使用和安全时,应时,观察次数每 …… 此处隐藏:359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