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4章__图形认识初步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5-07-1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

课题: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

课题: 4.1.1 立体形与平面图形(3)

4.1.2点、线、面、体 (4)

4.1.2点、线、面、体 (4)【续】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

正安县俭坪中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51 页

4.2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第 2 课时)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 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 因而线段可以度量、 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 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重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 AB.(2)射线 OA.(3)线段 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 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 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 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

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 AB 的端点 A 与线段 CD 的端点 C 重合. (2)线段 AB 沿着线段 CD 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 B 与端点 D 重合,则得到线段 AB 等于线段 CD,可以记 AB=CD. 若端点 B 落在 D 上,则得到线段 AB 小于线段 CD,可以记作 AB<CD. 若端点 B 落在 D 外,则得到线段 AB 大于线段 CD,可以记作 AB>CD. 如图 1-6.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 AB 和线段 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 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 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 量得 AB=××cm,CD=××cm, 所以 AB=CD(或 AB<CD 或 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 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1.如图 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 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 1-8,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 3.如图 1-9,已知线段 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五、作业 课本第 5、6、7 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3)

4.2 直线、射线、线段(3)【续】

课题: 4.3 角的度量(1)

4.3 角的度量(1) 教学过程续

课题: 4.3 角的比较与运算(2)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人教版七上第4章__图形认识初步教案(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