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省市新能源补贴政策
时间:2025-04-27
时间:2025-04-27
22省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近期,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实施方案和补贴细则陆续出台。截止目前,已有30个省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落地。据不完全统计,仅有22个省市的推广方案里明确指出补贴方式,其中仅北京、上海、青岛、南京、常州、西安、武汉、江苏8个省市出台补贴细则。
在22个省市的补贴政策里,上海市纯电动车不分行驶里程一律补贴4万元,而且上海闵行区、嘉定区和浦东区也分别有补贴,上海市最高可补贴6万元。另外,上海还免费发放价值7万元左右的汽车牌照。相对于其他省市的补贴政策而言,上海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优惠政策居首位。
此外,按国家和地方政府1:1比例补贴的城市分别是:北京、青岛、山东、潍坊、武汉、天津、广州、西安、福建、湖南、宁波等,其中青岛、广州实行不退坡机制。太原、广东、大连、南京等城市按各自不同的补贴方式给予补贴。另外,江苏省与地方市政府的补贴方式按四六分。
目前,地方补贴、充电问题甚至消费观念等,仍然是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现阶段,各地方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为重要。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若再加上各地方政府补贴政策的落实,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 北京
《北京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中显示,在北京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与国家相一致,即按照国家和北京市1:1的比例确定补助标准。国家和北京市财政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根据续航里程的不同地方补贴的数额在3.325万-5.7万之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仅对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补贴,不包括国家补贴政策中的插电式混动车型。目前北京已经公布了两批新能源小客车目录,两批目录共七款车型。在国家新能源车目录上而未被列入北京新能源车目录的车型,在北京只能获得国家补贴而无法获得北京地方补贴。
目前北京机动车牌照为摇号方式获取,但在北京购买符合补贴条件的新能源车型,可享受单独摇号政策,摇号中签几率大。
上海
上海市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再给予财政补助,其中纯电动汽车补贴一律为4万,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的补贴则为3万,由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按照扣除国家和本市财政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消费者。目前上海新能源小客车目录中共有11款车型。
对直接或组织员工一次性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0辆的法人单位,本市再给予2000元/辆的财政补助。补助资金必须用于协调落实在本单位建设充电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及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条件、环境等。
目前上海非运营车辆牌照实施拍卖制度,但对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非营运的,将免费发放专用牌照。
闵行区
《闵行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资金补贴管理办法》。在方案中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目标,对闵行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符合相关条件的,区级财政再补贴2万元/辆。 嘉定区
《嘉定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已初步形成,总体推广数量1000辆以上,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个人购买补贴1.5万元/车的鼓励政策,支持数量上不封顶。
浦东区
浦东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在浦东新区工作交满2年以上社保,或者有浦东户籍者,可以再享受中央、上海以外的浦东新区政府补贴2万元/辆。
青岛
《青岛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2014年和2015年,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本市财政补助将按照201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一定比例进行配套,且不实行退坡机制。
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每辆按国家补贴标准1:1给予本市财政补助,且国家补贴和本市财政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除此之外,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车都是按照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20%本市财政补助。
武汉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武汉市单位及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将按国家补贴标准的1:1给予地方配套补贴,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
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将免征车船税,免收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车辆通行费,在市内行驶时不受尾号限制。新能源汽车可免费在指定的公共充电设施场所充电。
太原
《太原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中规定,在国家和省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对各类纯电动车辆购置补贴标准为:纯电动乘用车采取“固定标准”补贴,每辆补助2万元;燃油车换购纯电动车的,再给予3000元奖励。纯电动客车按与国家补贴1:1执行,最高补贴额为每辆车50万元。邮政、物流等专用车辆按电池容量与国家补贴按1:1执行,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5万元。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置纯电动乘用车(含机要通信用车)采购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不得超过18万元。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环卫车等公共领域用车按照“差价补贴”,在国家补贴基础上,超出传统燃油、燃气车购置成本以上部分由市级财政全额补贴。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