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1)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一、黟县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运行管理办法
为确保全县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规范、有序、健康地运行,发挥实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留守儿童之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遵循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配合,学校负责落实的运行管理机制。
第二条 成立以乡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学校一把手为副组长的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强化指导,协调解决有关事宜。
第三条 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的设施器材属国有资产,由当地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监管,学校统一造册登记,加强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用。
第四条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有效的工作、学习、活动等计划、规划,丰富关爱活动,扎实抓好落实。
第五条 每所留守儿童之家确定2名以上具有爱心、责任心强的学校管理人员,负责开展管护、教育和管理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基层单位、五老人员等组建管护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深入细致地开展关爱活动。
第六条 开通网络和电话,开展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视频、电话沟通交流,保证信息畅通,反馈及时。
第七条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品格培育、健康文化熏陶、体质体能锻炼、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合作能力培养和心理健康疏导,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第八条 组织课外活动安排辅导,有计划地在节假日、寒暑假开设符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培训,培养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情趣。
第九条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平台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每学期不少于1期。抓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集中辅导,强化家长家教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其履行监护义务。
第十条 活动场所及设施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经常对留守儿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保证留守儿童充分受益,场所设施不得长期闲置、挤占或挪用。
二、留守儿童之家创建标准
(一)硬件五有标准:
1. 有不低于20m2的室内场地:要有能满足留守儿童活动的教室,桌凳齐全,有课外学习、功课辅导、心理疏导场地。
2. 有室外活动场地:满足留守儿童开展室外文体活动的需要。
3.有设备、器材:要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配备电脑(带视频)、电视机、电话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学习与父母联系交流。
4.有阵地:要有标志明显的“留守儿童之家”牌子;有图文并茂、能够反映留守儿童工作情况的版面,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机构、工作计划行事历、工作制度、活动内容、活动剪影、图片等。
5.环境好:内部安全防护到位、周边社会秩序井然,确保安全,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二)软件五有标准:
1.有机构:主要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
2.有制度:有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育管护、管理制度、活动制度、工作考评等制度。
3.有安排:年初有计划、有措施、年中有活动,年末有总结。
4.有队伍:有一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教育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和关爱队伍,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5.有资料:有能反映留守儿童和家长基本情况、儿童进步成长的记录、工作档案、花名册、个人档案联系卡、“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结对表、帮扶结对花名册、兴趣爱好作品、心得体会、以及“四个五”活动开展的相关图片、图书、报刊、资料等。
三、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1.学校每学期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家庭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3.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二)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培训与管理制度
1.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机制,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引导,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
2.充分利用寒暑假、春节等留守儿童家长回家之机,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家长会等,传播科学文明的家教知识,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法制宣传。
3.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分类教学的形式,抓好临时监护人专项培训,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对年岁大、离校远的临时监护人,学校以办村(居)家长分校和家访形式送教上门。
4.要求家长与学校或临时监护人签一份托管协议、留一个外出电话、学一点家教知识。
(三)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
1.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帮助留守儿童每月进行一次与外出务工父母通信、通电话或视频交流活动。
…… 此处隐藏:351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ps视频教程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