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

时间:2025-07-07

第19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回答问题并填表。

1.概念: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

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驱动力

3.表现: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4.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深度思考1】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说出两者的区别。

提示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在材料图中一般斜率较大。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环境影响面面观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不合理城市化的表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日照、风速 和风向

(3)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深度思考2】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城市的气温、湿度、地表径流会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易形成城市内涝。

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非常广泛

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

2.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长期的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持续的产生作用。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