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人教新课标)
时间:2025-05-04
时间:2025-05-04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
单击页面 即可演示
法国 莫泊桑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 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 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 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 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 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 生》、《漂亮朋友》;短篇 小说《项链》、《我的叔叔 于勒》、《羊脂球》等。 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 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 泊桑逝世,年仅43岁。
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 天才”。左拉: “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 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 帽致敬。”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 俄国的契诃夫—《变色龙》 美国的欧· 亨利—《麦琪的礼物》 美国的马克· 吐温—《竞选州长 》
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 神情、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2.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3.提炼小说的主题。
快速浏览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热 切 学 盼 做 望 贵 人同 情 叔 叔
喜 读 来 惊 信 慌 失 措
给加点的字注音:
jié拮据
shà煞白
qià o撬开
lì牡蛎
lá n lǚ褴 褛
zhà n栈桥
归 纳 课 文 结 构
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 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 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 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48-49)故事的结局, 躲避于勒。
请用简洁的语言,按故事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来概述情节。例如《故乡》一文可概括为: 深冬,我乘船回到故乡,目睹了 故乡的衰败,心情悲凉。在故乡时见 到了闰土和杨二嫂。卖掉老屋后,我 带着母亲和宏儿离开了故乡。
小说讲述了发生在法国海滨城市 哈弗尔一个小职员家庭的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是个败家子, 后来被驱逐到美洲,意外地发了 财,来信给“我”的父母说要赔 偿“我”父母的损失,准备回乡。 “我”的父母朝思暮想、急切盼 望“我”叔叔于勒回来,结果意 外地在旅行的船上遇到穷困潦倒 的叔叔,“我‘的父母躲开了。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标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先后 有哪些称呼。坏蛋菲利普夫妇 称呼于勒 小子 这个家伙 贼 正直的人
流氓有良心的人
无赖好心的于勒 有办法的人 讨饭的 流氓
师生对话话 题1: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为什么前后不同?
于勒穷富:穷坏蛋称呼于勒 流氓 无赖
富正直的人 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 有办法的人
穷小子这个家伙 贼 讨饭的 流
氓
体会匠心构思 (结局出乎意料)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 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 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 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 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 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 有吸引力。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 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 什么作用? 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 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 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 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 有什么关系? 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 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 中心事件的叙述。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 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 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 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 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 剧性。(出人意料的结局)
于勒在文中是什么人物?于勒在文中是线索人物。于勒的 贫富变化是小说的中心线索,整个 情节就是根据这条线索来展开的。
请同学按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 给小说划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下一篇:二级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