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12*《湖心亭看雪》教案(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
2.领略雪后西湖美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我们先一起来背诵一下《湖心亭看雪》。
师生齐背。
通过背诵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到课文中去。
二、品读赏析
1.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痴”。
2.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自由朗读,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1)“痴行”
①“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②“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出张岱这么冷的天气,还凌晨时分去湖心亭看雪,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教师提示: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独往”呢?反映了他怎样的个性?)舟子只是送他,并且舟子不懂他,“独”字反映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③“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
(可有类似“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想象)
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
(2)“痴景”
1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①指生读,有感情地读,说说此景异在哪里。
教师提示:
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与”读一读,对比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
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
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教师明确:
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体显示: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细腻地品读,读出内涵,读出妙处。并理解本文的白描手法】
②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总结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生明确: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3)“痴人”
①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比他早来的两个人。)
②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惊喜、愉悦:生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种人?用文言文说说看。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B.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最好有神态?
(彼此彼此……)
惆怅、感伤:知己难觅,难求,遇到了但紧接着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怎能不令人惆怅!
③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是金陵人,客此”。)“客此”写出这两个人与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金陵”暗示他对故国的思念。
三、探究写法
1.学生齐背课文,思考: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 …… 此处隐藏:46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