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 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首页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第23卷第3期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No.3 2006年5月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May,2006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陈选华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高校要注重营造创新教育的
环境和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塑造大学生的创新性人格;训练大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等。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新动机;创新人格;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B844.3;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6)0320027202
PsychologicalPonderationsonStudents’CreationEducation
CHENXuan2hua
(DepartmentforStudents’Work,AHUT,Ma’anshan243002,Anhui,China)
Abstract:Creationistheprogressivespiritforanationandtheunexhaustedenergyfora’sprosperity.Tocarryoutcreationeducation,universityshouldpayattentiontocreatetheatmosphereandcreationeducation,stimulatetheircreativemotivation,shapetheircreativecharactertrain 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s;creationeducation;creative;thinking
向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 大学生都应具有创新的潜能,但要把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
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发挥创新能力必备的两个重要条件,而学生能否具有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密切相关。如果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反之,就不会有。 事实表明,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是有优势的,但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却明显不足,这与我国学生缺乏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有很大关系。在与欧、美等国家的教育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得过紧、束缚得过严、包办代替得过多。表现为:(1)课程设置必修课太多,选修课不足,学什么、怎么学一切由教育管理者或教师安排,学生缺乏选择的自主权,没有选择,就失去了个性,也就难以有创新性。(2)课时安排较多,学生除了全天上课外,晚上也往往被作业挤占,几乎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3)所学的理论知识显得繁、难、偏、旧,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知识,几乎没有闲暇及独立钻研的机会。(4)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较为死板,考再现知识多,创新性运用知识少;考书本知识多,考综合、运用的少,导致不少学生的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 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为大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创新能力发挥的环境,首先。要改革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要改变评价中过分强调知识技能掌握的现状,应把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要摒弃以考代评的简单做法,淡化考试的功能,强化创新性作品和创新性活动的作用,使学生有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各类考试本身也应重点去考核大学生运用知识与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摒弃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记忆的考核方法。其次,课程设置上要为学生留下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问
,每周为学生安排一定时间活动课、实验课、实践课或研究性学习课,使有创新性的学生有时间干自己想干和喜欢干的事。第三,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的统一。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反映本学科基本框架的同时,要强调向其他学科渗透或其他学科向本学科的渗透。例如,社会科学理论的教学要联系自然科学的有关成果或自然科学的有关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理论的教学则要渗透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成果。第四,教师在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时,应该注意做到:(1)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能,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或从事其他活动,这对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好的刺激。(2)要把严格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变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因为过多、过细的限制,会使学生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压抑,从而使他们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再说,这种一致性的要求容易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最终导致学生的从众心理,而从众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3)拒绝评判。心理学家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中有一重要的原则是拒绝评判。有关研究表明,当学生被告知其操作结果将被评判时,他们的创新性分数会有明显下降,而拒绝评判能给学生带来安全的心理感觉,有利于创新潜能的发展。
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并非聪明人的专利,一般普通人都
有创新潜能,只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创新动机。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一)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托兰斯研究发现,学生的创新动机能否激发起来,与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或父母态度民主,支持学生或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同寻常的方法去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那么学生或孩子的创新性就会主动发挥出来。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 …… 此处隐藏:30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