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关于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23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办理
提 案 人:致公党中央
主 题 词:资源
提案形式:党派
内 容: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据资料反映,目前我国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000亿元左右。而除废钢铁的回收率较高外,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纸的回收率为3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废旧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还未完全开展起来,资源流失严重。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将极大地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问题
1、网点无序,经营秩序混乱。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没有考虑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网点规划设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社区存在的依旧是垃圾回收站点,造成大量再生资源流失。而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无照个体经营者和农村流动人口,而且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政出多门,缺乏统一规划。
2、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造成除废钢铁、废纸的回收率较高外,其他可再生资源流失严重。
3、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再生资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资源与环保意义兼而有之的产业,也是集回收、加工、利用及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大多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只局限于回收一个环节,而对后向一体化产业战略的发展缺乏规划,不能有效形成规模效应或连锁效应,从而对最终产品中的关键环节—加工利用流于形式,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脱节。
4、法制化、标准化程度低。由于我国对能源活动实施的是一种分散的多部门管理模式,造成了能源方面法律法规的不统一,资源重叠和冲突严重。特别是在再生资源方面,尚未出台国家法规、行业标准或技术标准,而且对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取消特种行业许可后,这个行业出现了管理真空的状态,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难以提高。5、技术落后,行业发展缓慢。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工艺流程落后、污染严重、从业人员劳动保护措施不够。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加之行业的经营与传统意义上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