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时间:2025-07-06

发鸠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中铁一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1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一年五月

发鸠山隧道风险评估附件1.项目管理机构 2.主要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3.安全生产包保制度 4.干部跟班作业制度 5.安全隐患挂牌管理督办制度 6.风险控制关键过程日志或影像记录制度 7.安全培训与考核制度 8.专业作业队 9.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0.作业卡片

发鸠山隧道风险评估附件11.施工技术和安全作业交底 12.专职安全员 13.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风险监测 14.安全预警设施和现场安全警示标志

目 录

一. 1. 2. 3. 二. 1. 2. 3. 4. 5. 三. 四. 1. 2. 3. 4. 五.

编制依据 1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1 隧道基础资料 1 各阶段审查意见 2 隧道概况 2 工程概况 2 自然地理概况 2 工程地质特征 3 水文地质特征 6 设计概况 8 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9 发鸠山隧道风险评估 11 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11 隧道风险清单表 12 初始风险等级评定 13 风险处理措施及残余风险评估 14 发鸠山隧道风险评估结论 18

一、编制依据1、评估依据 (1)《晋豫鲁铁工〔2011〕81号》 (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2-2005) (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42008) (4) 《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TZ231-2007) (5)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6) 《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 (TBJ10109 -95) (7)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10401.1-2003)

(8)《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 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 (9)《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 设〔2007〕200号) (10)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铁建设【2010】162) (11)铁建设【2007】102号文《关于印发加强铁 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2) 《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 见》(工管质【2011】36号) (13)铁建设函【2007】100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 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 (14) 《关于进一步加强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 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 号)。

2、隧道基础资料(1) 发鸠山隧道设计文件 (2)发鸠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发鸠山隧道工程地质说明(D4K447+361~ D4K454+915)

二、隧道概况1、工程概况 发鸠山隧道位于山西省安泽县、长子县发鸠山附近, 线路在该段以隧道方式穿越发鸠山及黑虎岭。总

体 呈西东向展布。发鸠山隧道西起临汾市安泽县杜村 乡,中间经过南庄、响水铺、申家沟,东出于长治 市长子县石哲镇赵家沟。隧道起迄里程 D2K440+342~D4K454+915,全长14.573km。隧 道进、出口线路设计路肩标高分别为1044.786m、 1084.391m,洞身最大埋深约382m,最小埋深约 8m。中铁一局承担的11标发鸠山隧道起止里程 D4K447+361~D4K454+915,长7554m,Ⅲ级围 岩6179m,Ⅳ级围岩670m,Ⅴ级705m ,分别占总 长的81.8%、8.87%、9.33%。全隧共设4座斜井, 1~3号斜井为无轨双车道斜井,4号斜井为无轨单车 道斜井。

2、自然地理概况

发鸠山隧道位于安泽县发鸠山附近,拟建隧道距离省道 326及古杜县乡道路很近,多数路段距村庄不远,交通较 为方便。 隧道处于中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045m~ 1470m之间,相对高差最大约425m,隧道进出口坡度 15~25° 。 线路通过地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以寒冷干燥, 大陆型气候为特征。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表现为降雨量少, 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春秋季节多风,夏季短促而炎热, 冬季漫长且严寒。平均气温9.9℃,极端最高气温38.7℃, 极端最低气温-12.6℃,最冷月平均气温-6.1℃;年平均降 水量465.8~509.1mm,年平均蒸发量1506.3mm;瞬时 最大风速13.7m/s,主导风向南风;土壤冰冻期从当年10 月下旬到次年的3月下旬,季节最大冻土深度75cm 。

地震动参数: 据调查,有史记载以来隧址区区域范围内共发生两次 5级地震,未发生过5级以上强烈地震,地震活动较 弱,属新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构造区块。根据《中国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隧 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 度为7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45s。

3、工程地质特征

(1) 地层岩性 洞身主要穿越三叠系和尚沟组(T1h) 紫红色、灰紫色泥岩 与细~中粒长石砂岩互层;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 紫红色厚层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夹薄层砖红色泥岩,中上 部间夹多层0.5cm厚的石膏,中部间夹“同生砾石”。现将 场地各地层的主要特征简要叙述如下(由老至新): ① 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 浅紫红~淡紫色中薄层夹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长石 石英砂岩,层间夹少量紫红色砂质泥岩、薄层泥砾岩,区 域地层厚度约338.3~442.50m,岩性组合中砂岩比例极 大,约占90%以上,砂岩矿物成主要为长石,次为石英, 胶结物为钙质或泥钙质成分;泥质岩石以砂质泥岩为主, 薄层~页状结构,层厚一般仅约10~50cm。 石膏层质软, 以薄夹层的形式存在。在D4K452+700.00~ D4K454+915.00段出露该地层。

② 三叠系和尚沟组(T1h)青灰色、紫红色,强~弱风化长石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互层,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次为石英,砂状结构, 层状构造;泥岩矿物成分以黏土类矿物 …… 此处隐藏:18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