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工湿地治理太湖流域小城镇生活污水可行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农业环境保护1998,17(5):232—234
Agro-environmentalProtection
利用人工湿地治理太湖流域小城镇
生活污水可行性探讨
张毅敏
张永春
(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
摘要、能耗低、运转维持费低、适用范围广、,。
关键词生活污水
近年来,由于沿岸工,大量有机物质特别是N、P等营养元素排入湖中,全湖已从1980—1981年的中营养-中富营养状态发展到1995年的中富营养-富营养状态[1]。人工湿地作为处理城镇污水,有效去除N、P等有机物质,进而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实用技术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利用人工湿地在太湖流域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成了处理规模为500m3/d的芦苇湿地处理系统示范工程;国家环保局华南环保所1990年在深圳建立了白泥坑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为12.6
hm,处理规模为3100m/d。实践表明
,处理效果良
2
3
好。目前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应用正方兴未艾。
2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优点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废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的表面流动,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能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茳芏等),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对污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技术、占地少、低能耗等优点。
2.1高效率
1湿地的概念及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
污水的国内外进展
湿地是由水、永久性或间歇性处于水饱和状态下的基质以及水生生物所组成。是一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大活性,处于水陆交接相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人工湿地则是为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是通过人工挖掘,增加水负荷,并移栽植物形成的。
人工湿地系统的提出始于70年代[3],在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仅丹麦就建立了30多个人工湿地废水处理场,此外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也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美国和英国相继召开了人工湿地研讨会,提出了人工湿地的有关机理和一些可供参考的设计规范和数据,标志着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污水处理技术方式进入环境科学技术领域。我国湿地处理废水发展较晚,仍处于起步阶段。天津市环保所在1987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占地6hm2、处理规模为1400
m/d的芦苇湿地工程;北京市环保所在北京昌平县
3
[2]
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污水中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而被微生物利用;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国内外有关城市污水的研究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
收稿日期:1997-09-17
上一篇:高二《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练习
下一篇:机械工程材料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