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地区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城乡结合地区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地区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周锐波 周素红
【摘要】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出发,剖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结合地区普遍存在的违法建设产生的制度背景和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城市化;违法建设;城市规划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LLE-GAL CONSTRUCTION IN URBAN-RURALFRINGE
ZHOU Ruibo; ZHOU Suhong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social andeconomic background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a-sons of the illegal construction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sof rapidly urbanized areas, which are discovered frominstitutional and planning administrational systems.Aiming at those reasons, it also provid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urbanization; illegal construction; ur-ban planning
地,包括非法转让、非法审批、非法占用的土地。违法建筑则指违反国家或地区相关法律、法规的所有建筑,包括违法用地上的建筑和部分合法用地上不符合相关法律和法规建设的建筑。在快速城市化的城乡结合地区,违法建设根据主体的不同主要包括农民的违法私房和村集体组织的生产经营性违法厂房两大类。违法私房是指村民未经批准或者超过批准的面积(包括一户多宅和一宅超面积)占用集体所有土地建设、或在原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的私房。生产经营性违法厂房主要指未经规划国土部门批准、未取得规划建设许可,非法占用土地兴建的工业、交通、能源等项目的建筑物及生活配套设施。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其种类一般比较繁多而复杂,但其成因却具有一定的共性。
67
2 快速城市化地区违法建设的成因分析
快速城市化地区的违法建设问题,尽管目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予以制止和纠正,但效果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一系列的诱发因素诱导产生的,而诱发因素能够产生作用的环境在
【文章编号】1002-1329(2007)05-0067-05【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
周锐波(1979-),男,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周素红(1976-),女,中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大量违法违章建筑的问题。在快速城市化的城乡结合地区,由于规划管理体制上的城乡二元结构,违法建设的现象更为普遍而严重。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截止2000年底,全区各类建筑总面积为11013万m2,其中违法建筑面积达5533万m2,占总面积的50.25%。广泛存在的违法建设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城市土地收益的流失,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概括而言,违法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两大类。其中,违法用地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及其它相关法规的土
于规划管理制度和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分析和揭示违法建筑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预防和整治违法建设。
2.1 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2.1.1 社会因素:土地情结和思想观念
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
(1)土地情结和“地能生财”的思想观念。【修改日期】2007-03-29
农民向来就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祖祖辈辈都是依托土地进行耕作以获取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在快速城市化的城郊农村地区,城镇建设不断蚕食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和利用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而且越来越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25003)部分研究成果,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YD01)。
城乡结合地区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规划管理
Planning Administratio
n
视对土地的开发和占有。城镇建设征用农村土地后对村民的补偿、农村土地和厂房出租后的集体分红、农民私房出租的租金等,都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带给村民最直接的经济收益,而这些都在农民心目中形成一个重要的概念——“地能生财”。因此,在村集体经济活动相对独立、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的社会竞争力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及村民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土地收益来保障生计,而占有土地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圈地”建房。
(2)违法累积和“法不责众”的思想观念。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等侥幸心理也是违法建筑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大多违法建筑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政府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方式也经常是“一阵风”,以“杀一儆百”、“以罚代拆”为主,处理政策往往是“既往不咎”、“历史问题特殊处理”,起不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因此无法长期有效地抑止
68
由此,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大量简单而廉价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居住场所,而违法建筑正好迎合了这一客观的市场需求。
(2)土地依赖和利益驱使。
在快速城市化的城乡结合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工业化发展模式,村镇土地的农用收益与非农收益相差悬殊。在这种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农用地自发进入市 …… 此处隐藏:673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