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可信性(5)

时间:2025-07-09

7个方面划分了主要研究内容,如图6所示。该项研究希望经 过5年的努力,在上 お

述4个关键科学问题 乬

及其7个主要研究内容上取得突破,探索

お并初步建立互联网环 Ё 境下高可信软件系统

お 开发和运行的理论、 お

方法和技术体系。

お结语

乬 互联网时代高

可信软件技术的研究代表了世界范围内图6 网构软件可信技术研究体系

的学科和产业发展的

需求。从重视软件产品的功能性到重视软件系曹东刚

统的可信性,从只关注单机系统或局域网环境CCF会员。北京大学副教授。主下的软件质量和运行保障到关注网络化环境下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网络软件系统的综合可信性保障,这些都反映了软中间件、实时嵌入式中间件等。caodg@

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规律。互联网环境下的可信性保障要求建立新型软件技术体系,以适应研究对象、质量目标、构造方法和运行支撑等方面的转变。以网构软件作为研究载体,以可参考文献

信度和服务质量等使用质量为重心,在网构软[1] 杨芙清, 吕建, 梅宏. 网构软件技术体系:一种以

件质量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涵盖建模、开发和体系结构为中心的途径. 中国科学E辑, 2008, 运行等诸方面质量保障的网构软件可信技术体38(6):818~828

[2] 吕建, 马晓星, 陶先平, 徐锋, 胡昊. 网构软

系,是我国学者在建立针对网络环境下复杂软件的研究与进展,中国科学E辑, 2006, 件系统可信性保障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

36(10):1037~1080

[3] 王远, 吕建, 徐锋, 张林, 一个适用于网构软件的

信任度量及演化模型. 软件学报, 2006, 17(4) 梅 宏

[4] 王怀民, 唐扬斌, 尹刚, 李磊, 互联网软件的可信

CCF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教授。机理. 中国科学E辑, 2006, 36(10):1156~1169

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软[5] SIEWIOREK Daniel P., 杨孝宗, CHILLAREGE

件开发环境、软件复用及软件构Ram, KALBARCZYK Zbigniew T., 可信计算的件技术、(分布)对象技术等。

产业趋势和研究. 计算机学报, 2007, 30(10)

meih@

[6] GB/T 16260.1-200X,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第1部

分:质量模型. (idt ISO/IEC 9126-1:2001)

软件可信性(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