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时间:2025-04-20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姓名 班级

1、分析上表的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 有关,并随 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u =f是成 像的分界点;u =2f 是成 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立的,虚像都是 立的。(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 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 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 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 像,它的应用是 。

3、仔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经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 (选填“靠近” 、“远离”)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 的。(物近、像远,像变大) 三、练一练

1、一个凸透镜焦距是10厘米,将物体放在离透镜8厘米处,成像;

将物体放在离透镜12厘米处,成 像;将物体放在离透镜30厘米处,成 像;(指像的大小,倒正、虚实)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不可能的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利用凸透镜能得到物体的放大、倒立的实像,这个物体应放在,如果要得到物体放大、正立的虚像,物体应在 位置。

4、有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缩小的像 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5、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10厘米

6、一块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40厘米处逐渐移到15厘米处。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 )

A、都成放大的像 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B、都成缩小的像D、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7、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凸透镜40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时,则( )

A、 像变大,像到物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再变小。 B、 像变大,像到物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再变大。 C、 像变大,像到物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变大,像到物之间的距离变大。

四、达标拓展: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然后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_(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和小东同学在直线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凸透镜和蜡烛,均不能获得像。这其中的可能原因是: , 。 在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 ;如果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还能成实像吗? 。 五、直击中考

1.(09泰安)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