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工业的艰难起步(2)

时间:2025-02-24

二、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

②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③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

30年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工业有了发展,但获益最大的是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抗战以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2、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的发展

①建国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1956年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使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1957年执行以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基础为目标的一五计划。

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三、近代几种经济形式性质及其发展趋势概述

1.封建自然经济

地位与性质:近代经济基本形式,占主要地位。封建剥削性质,是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

发展趋势:近代以来在外国入侵不断冲击下,逐渐解体,经人民革命打击逐渐消灭。新中国成立后,地主经济被彻底消灭,小农经济经改造变成新民主主义经济。

影响:近代初期抵制外资的作用;依附于外资和官僚资本,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近代化的障碍之一。

2.外商企业(列强在华企业)

地位:在近代企业中比重最大,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占据优势。

性质:列强随军事侵略而强加给中国的经济形式,是侵略性的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化发展,但主观上阻碍中国走上独立的近代化道路。 发展趋势:因外资企业的反动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最终被消灭而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3.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

地位:在近代企业中比重最小,处于“双重压迫”下,未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性质:由中国官僚、地主、商人私人投资而兴起的近代企业。是进步性质的经济,是近代最先进的生产力。

发展趋势: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并逐步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与作用:因产生和所处的“双半”社会环境,具有两面性。

4.洋务企业(封建官僚企业)

地位:清政府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性质:封建性的官办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5.官僚资本

地位与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聚敛财富而形成,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封建买办经济形态。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发展趋势:随南京国民政府兴衰而兴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并开始占统治地位

中国近代化工业的艰难起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