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工作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2、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逐步建立一套由“学生—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年段长—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其功效,以求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3、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让家长及时切入,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4、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建立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并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防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明白,现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行为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成因。因此,我们在育人工作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品德行为问题,不要把本是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上升或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问题上来处置。我们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从源头上,从深层次上杜绝安全隐患。
其次,防止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知识化倾向。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课,甚至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员,但由于学校认识的问题,或教师知识构建的问题,真正起到作用的却不多,最后的心理课或心理老师成了摆设,流于形式。而有的学校的心理课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以传授心理知识为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渐渐认识到,学校心理教育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辅之以一些富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与自我向上。
再次,防止教育功利心过重。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许多老师天天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神经整日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样,许多教育行为显得急功近利,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极为单一,那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一旦这种关系处理不
下一篇:中国近代化工业的艰难起步